Go homepage(回首页)
Upload pictures (上传图片)
Write articles (发文字帖)

The author:(作者)qq
published in(发表于) 2014/6/11 9:35:59
广州首次发掘出3艘清代古沉船(图) -古船

广州首次发掘出3艘清代古沉船(图) |古船|遗址_新闻资讯

  ■新快报记者 周雯 实习生 林泽玲 文/图


  珠江源远流长,可是在广州考古60年的历史中,却从未发掘过古代船只。然而近日,在越秀区北京路南关电影院西侧的建筑工地上,三艘古沉船出土,打破了这个僵局。


  这几艘古船废弃于清代嘉庆、道光年间,亦即公元1796至1850年间,目前出土仅存底板。市长陈建华在考察之后指出,此次发掘的古船将成为广州博物馆新馆的一件重要展品,要做好复原研究和保护工作。


  现状:



  三艘古船仅存底板


  位于北京路45-65号,考古工地就在南关电影院西侧,与天字码头直线距离172米。该地原为普通民居,现地块已由开发商承建新楼。由于地处广州市首批地下文物埋藏区古城片区,今年3月中旬,广州市考古所进驻发掘。


  在一个南北长20米,东西宽10米的探方内,两艘较为完整的船只正南正北摆放着,另一艘仅见残存2米的小船叠压在大船上面。昨日,据现场作业的考古所研究员罗工介绍,最大一艘船残长19.2、中部宽3米,属快船类型。次之的一艘长15.2米,中部宽2.5米,推测为运输船。另一艘小船破坏厉害,仅见2米长的船头。还有一长3米的木条,或为古船的桅杆。


  出土的船只高半米,仅见底板,船头朝北略微翘起,距离地表2.5米,船尾距离地表3.5米。“这里的地表水约50厘米深,如果不抽水,三分之二的船只淹没在水中,船头与空气接触,破坏比较厉害。”


  沧桑:



  常年积水船板染黑


  罗工介绍称,对船只进行破坏的不仅是自然力量,还有后期的人工建设,“有民国时期的地基木桩,直接从船身穿过,对船身破坏比较大,我们清理了几十根木桩出来。”


  记者看到,裸露的船舱板排列极为细密,19.2米的长度间隔了30块船舱板。目前能见到的船只因常年积水,不少船板已经被染黑。罗工透露,在距离船身最近的泥土层,挖掘出“大清嘉庆年制”和“大清道光年制”的瓷碗,以及嘉庆通宝和道光通宝等钱币,以此判断废弃的时间。


  “船只没有甲板等构件,本身就是被废弃在这里的,文物均是后期生活填埋物,均为日常生活瓷器、陶罐。”罗工说,在船板细处还可以看到数处红色的漆色。


  历史:



  大船为缉私快蟹艇


  为何这三艘船会出现在这里?它们何以保存这么久?当时又有什么用途?根据历史文献记载,这一带在清代广州城南,清中期以前还是珠江河道所在。


  广州博物馆特藏部主任宋平对古船也进行了实地考察:“当时的珠江河岸在接官亭牌坊,在工地北面50米左右,这里应该是当时的河滩,距离当时的天字码头约50米。”


  至于船只的建造年代,暂时无从考究,仅能判断是清代时期的船只。“最大的那艘叫做快蟹艇,应该是官方用于缉私的快船,行船速度快。另一艘预测为运输船,具体的用途还无从判断,可以肯定的是它们都不是海洋船,属于内河船。”宋平说,要对船只进行复原,暂时没有现成的船只可以参考,只能依据文献记载。


  意义:



  印证清代河运繁荣


  浸泡200余年未毁坏,宋平认为,船只所用木材为较常用的造船木材柚木,也有红木,“一艘船的木材并非只有一种,当时广州造船产量不多,极可能是阳江、潮汕等地的船厂所制”。


  罗工认为,北京路南段靠近珠江,有较高的地表水位,地表水也保护了这几艘船,“文物保存最好的条件是恒温恒湿,水隔绝了空气,反而对船只起到了保护作用。船头接触空气,明显比船尾受到更大的破坏。”


  作为广州首度出土的古船,宋平认为这一发现弥补了广州考古的空白,“以前只有造船遗址,或是陶制的船模型,从未出土实体船只,这在研究清代中期船只性质结构提供了实物参考,也是广州清代内河运输繁荣的印证。”


  考古进度



  完全出土保存 还需至少两月


  目前,古船船身用麻布遮挡避免直晒,考古工作仍在继续。6月8日上午,市长陈建华、副市长王东前来考察古船。陈建华现场指出,此次发掘的古船将成为广州博物馆新馆一件重要的展品,同时要求下一步要做好古船的复原研究和保护工作。


  据考古所的罗工介绍,整个船只的出土还没有这么快,“要找地方对船身进行去水,还要找地方保存,需要制定详细的方案。估计至少还要两个月,船只才会离开现在的工地”。


  负责古船陈列工作的宋平表示,还需大量文献来判断古船类型,才能确定复原以及如何展陈,具体工作保护方案仍在制定中。


  知多D



  珠江北岸古城处处藏宝


  古船遗址所在的地区,属于广州古城至珠江北岸地下文物埋藏区,片区东至东濠涌,向北至越秀北路,西至西濠涌,南至沿江路。历史上,该片区出现大量的文化遗存,可谓处处皆有宝。


  ◎南越国宫署遗址


  位于中山四路原儿童公园,自1995年开始多次考古,经考古发现,整个王宫遗址至少15万平方米,遗址主要包括宫殿区和御苑区。御花园遗址发掘出方池、弯月池、曲渠、平桥及步石等宫殿园林的遗迹。


  ◎南汉二号宫殿遗址


  位于南越王宫博物馆内,全部裸露展陈,市民可以与遗址亲密接触。二号宫殿坐北朝南,是一组以多进殿堂、庭院和回廊组合而成的大型建筑院落,展示区域仅揭露其东半部,东回廊占了大半,回廊南北长190米。基址最北边的第一进殿北庭院,由蝴蝶牡丹纹方砖铺成,方砖名叫“蝶恋花”。


  ◎南越国曲流石渠遗址


  在南越王宫博物馆南端,靠近城隍庙。曲流石渠属于南越国御花园的一部分,渠长150米,渠壁用规格不一的砂岩石块垒砌,渠壁原高1.17米,渠口宽1.34-1.40米,渠底以石板作冰裂纹铺砌,面上铺满灰黑色的鹅卵石。石渠的东南端有一个弯月形水池,中段设有2个“渠陂”。该遗址的发现被评为1997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目前免费开放参观。


  ◎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


  位于西湖路与惠福东路之间的光明广场负一层,为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构水闸遗址。遗址面积600多平方米,确认为西汉南越国时期的城市排汲水利工程遗址。水闸位于当时南越国都城番禺城的南城墙,距今地表深约4米,水闸自北向南可分为引水渠、闸室和出水渠三部分,该水闸具有与现时水闸基本相同的防潮、泄洪、引水多重功能。免费开放参观。


  ◎北京路千年古道遗址


  就在北京路步行街街面,发掘出自南汉以来共五朝11层的路面和宋代拱北楼基址。用玻璃钢罩覆盖其上向市民展示,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06月11日06:48
金羊网-新快报


If you have any requirements, please contact webmaster。(如果有什么要求,请联系站长)





QQ:154298438
QQ:417480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