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homepage(回首页)
Upload pictures (上传图片)
Write articles (发文字帖)

The author:(作者)qq
published in(发表于) 2015/8/28 6:55:59
《经济学人》:末日论者走太远 中国没身陷危机

《经济学人》:末日论者走太远 中国没身陷危机

《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8月29日封面。

  【写在前面】


  《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8月29日(提前出版)刊发题为《Financial markets: The Great Fall of China(金融市场:中国长城永不倒?)》的封面文章,从全球股市动荡角度着手,剖析中国乃至全球经济问题及市场情况。


  文章认为, 对中国经济的担忧多虑了,但投资者有理由觉得紧张。文章认为,1997年金融危机重演一说着实有夸张之嫌,然而中国进入新的转型发展阶段,势必改变和影响部分经济体和公司。世界不能指望中国作为增长引擎一直高速运转。


  对任何国家和地区而言,未来,经济发展的核心与最艰巨任务依然不变,那就是提高生产率。


  曾经,金融危机大片的背景乐是交易员们声嘶力竭的怒吼。现在,更多的是数据中心服务器无言的低鸣,是算法程序拼了命地在匹配卖方和卖方的交易。但是,每一次大单抛售,背后都是一样的抓狂和发自内心的恐惧。卸货的迫切战胜了坚持的忠告。


  自中国股市遭遇2007年来最大单日暴跌以来,人们的内心又开始了翻江倒海;甚至中国国有媒体也将8月24日称作“黑色星期一”。从兰德(南非货币单位)到林吉特(马来西亚货币单位),新兴市场货币一路下滑。大宗商品价格跌至1999年来的低位。西方市场也受到传染。德国DAX指数从高位下跌逾20%;美股开启一轮清洗:通用电气股价一度跌去超两成。


  虽然发达国家市场似已定神回稳,但仍有三点需要担心:中国经济陷入困境;新兴市场对全面危机十分脆弱;发达国家市场一路上涨的日子也已到头。这些忧虑的某些方面被夸大,某些方面被错配。尽管如此,本周的市场恐慌传达了令人不安的信息—世界经济陷入低迷确切无疑。


  先开溜,再问为什么


  股市仍在继续下跌的中国,被视作传染的源头。自8月11日人民币中间价调整以来,全球股票市场约5万亿美元市值一度蒸发。人民币汇率的换挡,与一系列不好看的经济数据,加深了人们对世界第二大经济是否会“硬着陆”的担忧。股市从6月份的高点回落了近40%,比互联网泡沫破裂时的跌幅更大。


  然而,末日论者走得太远。对中国经济而言,房产市场远比股票市场重要得多。房地产及其相关产业构成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四分之一,其价值支撑着银行系统;过去数月,房产价格和交易数量均更趋健康。中国的未来靠的是消费者,不是出口商;而且服务业、收入和消费都是有弹性的。


  如果最坏的情况发生,央行有足够的空间来施行宽松政策。在本周降息之后,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仍达到4.6%。


  经济正在放缓,但即使今年只有5%的增长率—这是合理预估区间的最保守数字,中国带给世界总产出的增加值也比2007年时大增14%的时候要多。


  中国没有身陷危机。然而,对它能否顺利从指令型经济进化到市场经济的质疑之声前所未有。


  中国的决策者享有政令如山的权威,这让“泥足深陷”的西方官僚们颜面无光。然而,这种声誉最近因为股市下挫而受到诟病。


  更令人担心的是,计划推行的改革可能会成为对市场自由化的恐惧的牺牲品。


  中国政府希望使国有企业运行更有效,却未将他们推向充分竞争的市场;愿意让人民币更自由化,但担心货币贬值将刺激资本外逃;认为地方政府应受到严格监管,可是出于发展的需要,一度任由它们扩张信用。


  对中国的担忧加重了第二个担心—新兴市场可能重演1997-98年亚洲金融危机。


  相似点的确存在,特别是因为美国存在收紧货币政策的前景,新兴市场出现显著的资本外流。但是,人们很好地吸取了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许多货币不再和美元严格挂钩,而是自由浮动。


  亚洲大多数国家坐拥大量的外汇储备和经常账户盈余。他们的银行系统并不像当年那样严重依赖外国债权人。


  如果说这种担忧被夸大了,其他的就未必了。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拖累了依赖出口铁矿石、煤炭和铜的新兴市场国家,如巴西、印度尼西亚和赞比亚等(农业出口商情况较好)。从现在开始,中国的更多需求将来自服务业,并且由国内产业满足。


  供应过剩会也从其他方面影响大宗商品价格。举例来说,石油价格下降也反映了沙特阿拉伯加大产量的影响,以及美国页岩油生产者的韧性。


  同时,货币贬值增加了新兴市场企业的负担,它们的收入是当地货币,却要偿还以美元计价的债务。


  至为关键的是,新兴市场的增长从2010年起已经放缓。巴西和俄罗斯等国浪费了提高生产率的改革机会,现在难免承受经济下行之痛。印度也是如此,可能为此付出高昂代价。


  发达国家最没必要为中国经济放缓感到担心。去年美国对华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到1%。当然,也不能说它对中国问题免疫。作为欧盟经济引擎,德国对中国出口比任何其他成员国都多。股价走弱的根源是,全球最大的公司都是世界性的企业。统计显示,标普500家大公司2014年的销售额,48%是来自国外;而美元相对于贸易伙伴的货币出现升值。


  此外,美国牛市从2009年持续至今,股票的市盈率超过了长期平均水平。而股票骤然下跌必然会传导到实体经济。


  牛市老矣


  如果这种情况不幸发生,本周的情形让人深刻体会到,西方决策者们在刺激经济上并没有多少余地。


  美联储如在9月加息将犯下错误,正如其不明智地引导市场如此预期一样。其他中央银行也有责任。新兴市场的资金流出后,可能会试图寻找到美国消费者,这将导致美国家庭借贷上升,经济出现既危险又熟悉的扭曲(2008年金融危机时美国的次贷危机)。因此,欧洲和日本理应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以刺激需求。


  货币政策只是开始。无论在西方国家还是其他地方,更艰巨的任务是提高生产率。


  充足的信贷支撑和中国的不懈增长,使世界保持了多年的正常运转  。现在,经济增长取决于政府能否在从财政改革到基础设施支出的方方面面做出艰难决定。这是从中国市场动荡中获得的严肃教训。


  (澎湃新闻记者 谢涓 编译)


(责任编辑:UN652)
2015-08-28 17:31:54
澎湃




If you have any requirements, please contact webmaster。(如果有什么要求,请联系站长)





QQ:154298438
QQ:417480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