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homepage(回首页)
Upload pictures (上传图片)
Write articles (发文字帖)

The author:(作者)qq
published in(发表于) 2015/9/6 11:28:19
这里的“官二代”竟然得到褒扬

这里的“官二代”竟然得到褒扬

  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活动在即,再度引起大家对西藏的关注。如今,一说到在西藏工作的人,我们总会想到像孔繁森这样的援藏干部,或是像胡锦涛、胡春华这样有着西藏工作履历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事实上,还有这样一群藏区干部,他们是“官二代”,第一代在西藏安家,扎根西藏数十年,“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如今他们也走上了领导西藏建设发展的岗位,被藏区群众亲切称为“进藏二代”。


  现任中宣部副部长崔玉英的简历上有这样一组“奇特”信息,她是山东昌乐人,民族填的却是藏族。不知情的小伙伴不禁要问,难道藏族在山东还有分支?


  对此,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原总经理秦道夫在《世界屋脊上的保险公司》中给出了答案。他写道:在外面参观了几天,我们回到公司,碰到了两位年轻的女职工,一位叫崔玉英,一位叫次仁央宗。崔玉英身穿白色衬衣,外面穿着不带袖的灰色长袍,皮肤微黑而细润。从她纯净有光亮的眼睛里可以看出她是一位聪明的姑娘,但从她脸上的皮肤看,却与一般藏族姑娘稍有不同,我好奇地问她:“你是哪个民族?”她幽默地回答说:“我是团结族。”接着又说:“我爸爸是汉族,我妈妈是藏族,我就成了团结族了。”


  原来,崔玉英的父亲是当年进藏的解放军18军军官,山东人。根据上级指示,他转到西藏地方工作,后来还担任过一个县的县委书记。他与藏族姑娘生下了两个女儿,老大是崔玉英。


  秦道夫的这篇文章发表于2009年,写的是他多年以前去藏区考察工作的经历。秦道夫见到崔玉英时,崔在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西藏自治区分公司工作,后来,她还当上了公司的总经理。


  崔玉英在西藏工作30多年,从小学教师干起,历经多个岗位和领域,最终成长为自治区副主席和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2011年调入北京工作,任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事实上,早在30年前,崔玉英本有机会离开西藏。当时刚刚恢复高考,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可最终西藏农牧学院向她寄来了录取通知书。崔玉英毅然选择进入了这所不是自己理想中的高等学府,最后还以全优的成绩毕业并留校。1980年入党时,她庄严宣誓:发扬老西藏精神,建设新西藏。她常说:“我的人生哲学就是知难而进。”


  与崔玉英同为“进藏二代”的,还有他曾经的同事,现任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务副书记吴英杰。吴英杰是山东昌邑人,一米八三的大个,典型的山东大汉。在西藏自治区主要领导合影中,人们准能一眼认出谁是吴英杰。


  1956年,吴英杰还没出生,他的父亲吴子明就从山东昌邑县县委委员、团委书记任上调往藏区,分配在格尔木工作。当年,吴子明眼看要在政治上进步了,却响应党的号召,打起背包报名奔向藏区。后来,他负责组建了西藏最大的后方物资转运站,并且在峡东运输站也就是后来著名的柳园运输站当了20多年站长。可以说,格尔木有一半进藏的物资,是经吴子明的手转运进藏的。


  1958年,只有一岁多的吴英杰和全家人被父亲带到了格尔木,与当年所有进藏干部的孩子一样,吴英杰在格尔木子弟学校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和青年时光。1977年10月,吴英杰“回城”来到了他从未生活过的拉萨,成为西郊电厂的一名职工,后来又考上了位于陕西咸阳的西藏民族学院。毕业后他回到西藏,长期在教育系统工作,从普通干部成长为教育厅长。2002年后,他陆续担任自治区副主席、常务副主席和常务副书记,在西藏是一位老资格的部级领导。


  值得一提的是,身材高大的吴英杰在大学里是篮球、排球队主力和得分高手,因此身边聚集了一批“粉丝”,同班女同学洪云便是其中之一。吴英杰与洪云个头相当,同样爱好运动,毕业后结为夫妻。洪云也是一位“进藏二代”,她的父亲曾是18军的老战士。


  长安街知事梳理发现,在西藏自治区的四套班子中,有过藏区工作30年以上经历的汉族官员多为山东人,除了上文提到的吴英杰外,还有自治区常务副主席丁业现、秘书长王瑞连,政府副主席董明俊、房灵敏,政协副主席、那曲地委书记高扬等人,这其中有什么特殊原因呢?


  熟悉西藏历史的人都知道,建国初期执行进军西藏任务的是第二野战军的第18军,该军长期在山西、河南、山东一带战斗,山东人很多。与此同时,山东是老解放区,1949年毛主席发表《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贺词后,人民解放军准备打过长江去,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四省老解放区的干部就被动员起来,陆续参加培训,准备接管长江以南地区的大中城市,他们也被称作南下干部。这批干部中,就有不少随18军去了西藏。


  山东作为经济发达省份,是对口支援西藏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后,就有一批刚刚毕业不久的山东籍大学生被分配到西藏工作,由于当年大学生十分稀缺,这批人赴藏后大多成为了建设西藏的骨干力量。虽说是“被分配”,但其中亦不乏主动报名者,因为第一批进藏干部中山东人多,给山东当地留下许多“西藏情结”。在山东的老解放区,老一辈总会给年轻人讲“附近乡邻有谁支援了西藏”,这在当时是一件无比光荣的事情。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西藏工作时曾说:“西藏工作条件艰苦、任务繁重,许多干部在西藏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这种崇高精神境界和无私奉献精神,党和政府不会忘记,各族群众不会忘记。”这样的精神境界和奉献精神,恰恰是我们当前推动改革所需要的,这也就不难理解近年来许多拥有“藏区经历”的官员屡获重用的原因了。


(责任编辑:un659)
2015-09-06 17:08:04
综合


If you have any requirements, please contact webmaster。(如果有什么要求,请联系站长)





QQ:154298438
QQ:417480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