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homepage(回首页)
Upload pictures (上传图片)
Write articles (发文字帖)

The author:(作者)qq
published in(发表于) 2015/10/25 8:27:53
浙江叔侄冤案平反检察官-他们遭逼供我整晚失眠-张彪-牢头狱霸

浙江叔侄冤案平反检察官:他们遭逼供我整晚失眠|张彪|牢头狱霸|刑讯_新闻资讯

  时代巨变的洪流中,坚守初心,犹如傲骨凌霜。唯有守护最初梦想的毅力和勇气,才是推动国家进步的力量。


  2003年11月11日,我们从永安路106号出发,记录这个国家一点一滴的变化。12年后,我们选择了30人——他们无论身处喧嚣躁动,抑或遭遇时代逆流,均以不变的信念应对万变的困局。


  在岁月的年轮中,他们有快意、有消沉,有对酒当歌、有失意彷徨。在一次次的磨砺中,不忘初心,举步向前。


  在这里,时间是对信念的敬意。


  本期人物:张彪



  张彪1951年生,新疆石河子市人民检察院监所检察科原检察员,从事政法工作32年。坚持5年,助张高平、张辉叔侄翻案。


  尽管已经64岁,张彪看起来要比实际年龄年轻很多。他非常注重形象,拍照前,一定将制服从头到尾整理一遍,然后用发胶捋顺头发。


  “出名之后,生活完全被打乱。”张彪说。他不断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求助信、求助电话;参加机关、学校、社区等各单位邀请的法律宣讲等社会活动;参加检察院的案件审查和讨论。这些几乎占用了他全部时间。


  张彪所说的“出名”,是指推动“张氏叔侄案”平反后获得的巨大荣誉。


  2003年,长途货运司机张高平和侄子张辉受人之托,搭载一个女孩去杭州。第二天,女孩被发现遭人强奸杀害,叔侄二人被认定为凶手,分别被判15年和死缓,转到新疆服刑。


  2008年,担任石河子检察院监所检察科检察官的张彪发现案件疑点后,帮助他们申诉,锲而不舍坚持5年。2013年3月,张氏叔侄被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宣判无罪。


  张彪被媒体称为“冤案平反的幕后英雄”,被律师们称为“体制内的健康力量”,最高检授予他“全国模范检察官”称号。


  在此前,他是中国最基层的检察官,工作32年,直到退休,仍是普通科员。“做了一辈子的‘大头兵’,我曾想过,做点事情,能够像流星划过天空,留下一道光。现在做到了,非常知足。”


  荣誉


  10月12日,张彪参加一场聚会,朋友向新来的人介绍:这是张彪,“张高平、张辉案件”里的检察官。(微信ID:bjnews_xjb)


  对方将“啊”字拉得很长,从座位上站起来,“我在电视上看过您,难怪这么眼熟。”他跑过来和张彪握手、合影。


  张彪现在无疑是石河子最出名的人物:写着“最美石河子人”的巨幅照片摆在公交站牌等大街小巷醒目位置。到菜市场买菜,有人在身后指点,“这不是那个电视里的人吗?”


  张氏叔侄案平反后,荣誉纷至沓来:最美检察官、年度法治人物、责任公民、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


  还有张彪最为看重的“全国模范检察官”。最高检一位官员曾和张彪说,“你是检察系统唯一一位退休后获此荣誉的人,恐怕以后再不会有第二人了。”


  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检察院和石河子检察院聘请退休的张彪为特约检察员,并设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办公室;石河子法院设立了张彪调解室;全疆检察机关监所检察部门设立“张彪岗”。


  荣誉纷至沓来让张彪有点不知所措。刚开始,他依然延续着谨小慎微的特质,甚至拒绝了中央电视台的采访。


  出生于1951年的张彪,身上带有浓厚的“50年代风格”,他相信集体荣誉高于个人荣誉,“没有集体,哪会有个人。”


  他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做这件事,离不开领导的支持、同事及兄弟单位的配合、以及浙江方面勇于纠错的精神。


  他尽量将话说得圆满。尽管在当初,漫长申诉过程中,浙江方面从未给过他回复,一些同事也并未像他说的支持他。


  张彪说,案件平反的2013年至今,是他人生最为辉煌的时期。


  “刚工作后不久,我曾经想过,做一名合格的检察官,做点事情,我现在做到了,做了一件有益于社会的事,没有白来这个世界。足矣。”



  经过张彪的努力,张高平雨张辉叔侄最终被宣判无罪,重获自由。


  坚持


  10月12日的晚宴进行到了后半场,有人提议张彪讲一讲“张氏叔侄案”始末。微醺的张彪放下酒杯,花20分钟讲了这起案件,提到各种从未在媒体上出现过的案件背后细节,众人唏嘘不已,感叹命运无常。


  “张氏叔侄案”已经成为张彪身上的标签。这件现在仅用百字即能说清的事情,在当初,张彪坚持了5年。


  2007年,张彪时任石河子检察院监所检察科的检察官。狱警向他反映,有个犯人不服改造,让他帮忙去“稳定犯人情绪”。


  犯人是张高平。2003年,他和侄子张辉因为好心顺路搭载了一个女孩,卷入一起“强奸致死案”,锒铛入狱。


  谈话的半个小时里,张高平说他被冤枉,给张彪看他胳膊上被烟头烫伤的痕迹,讲他被刑讯被错判的经过。讲着讲着痛哭流涕。


  那一次,张彪按照正常程序把张高平的申诉材料寄往了浙江高院。


  张彪说,这属于正常的工作状态,“不存在相信和不相信,同情和不同情。”


  2008年,张高平又一次找到张彪。他说无意中在杂志上看到一起案件:一个已经服刑5年的“杀人犯”被无罪获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说自己的“认罪书”由一个“牢头狱霸”逼他抄写。


  牢头叫袁连芳,张高平印象深刻。因为当时逼迫侄子张辉写认罪书的也叫袁连芳。而张辉的认罪书被法院采信,成为两人口供之外,整案中惟一指控张辉杀人的证言。


  张彪也觉得事情蹊跷,他专门向浙江和河南调取了袁连芳的资料,发现是同一人。案件疑点越来越多。


  此后,张彪通过正规渠道给浙江方面邮寄了五六封反映问题的公函,均石沉大海;张高平自己邮寄的申诉材料更是音讯皆无。


  张彪还隔三差五致电浙江方面询问案件进展。当时,石河子检察院只有办公室有一部公用的长途电话,他甚至把当时的办公室主任都“打烦了”。


  除了等待别无他法,但张彪将在2011年退休。“退休后,我将失去使用我工作权利的机会,只能留给其他同志来管,可是又担心他们不太熟悉。”


  这是张彪最为煎熬的时期。“怎么就是进入不了程序呢?明知路在脚下,却不知往哪里走。困惑、看不到希望。”


  张彪每天早上跑步,跑着跑着就想起这件事,对着天大喊,以抒解郁闷之气。“都养成习惯了,现在早上跑步还会喊,不然觉得憋气得很。”


  压力来自案件缓慢的进展,也来自周遭的闲言碎语。因为和张高平都姓张,有人传言他们是亲戚;有人说张彪收了张高平4000块钱,“不然你怎么会对张高平这么关心”;因为常和张高平见面,而张高平本身喊冤不服从管教,张彪被监狱方面批评,称他影响监狱管理。


  2011年9月,张彪退休,“但心里有块石头没有落地。”他鼓励张高平的哥哥张高发,“砸锅卖铁都要坚持下去。”(微信ID:bjnews_xjb)


  张彪一度听闻案件代理律师打算放弃。他连夜给律师发了一条短信,“申诉很难,你千万别放弃,每到深夜,想起张高平哭诉被刑讯逼供的情景,我就难以入眠。”


  一辈子谨小慎微,视服从组织为天职的张彪,开始接受媒体采访,讲案件疑点。


  2013年3月,张氏叔侄终被宣告无罪。张高平第一个把电话打给张彪。电话这边,张彪连说“好!好!好!”


  他一下子想起5年来所有的付出和委屈,“那一刻,想说很多,但一两句话又说不清楚。” 62岁的张彪哭了。



  10月11日,张彪在家中接受新京报(微信ID:bjnews_xjb)专访。


  “当一天和尚,要把钟撞响”


  13年前的2002年,年满50岁的张彪调入监所检察科。


  “这是检察系统养老的地方,一般把老同志放到这个科室,任务是到监狱里巡查、检察,只要监狱不出事,就没事儿。不像公诉科、反贪局等前沿部门,业务紧张。”张彪说,在这里,你可以很闲,也可以很忙,全凭自觉。


  “但我不是为了养老去的,也没有觉得老。”张彪评价自己是一个闲不住、想做点贡献的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也得把钟撞响,对得起工资,你不能每天到办公室喝茶、看报纸、聊闲篇。”


  在监所近十年,张彪先后发现和纠正违法减刑、假释74人;办理在押人员申诉、举报案件21件,其中发现问题依法复查7件;参与办理罪犯又犯罪案件12件,出庭支持公诉12件;纠正服刑人员刑期计算错误9件。


  “很充实,没有白到这个科室来。”张彪说。


  张彪出生在一个干部家庭,在他的印象里,很多人到家里来,说事情、吵架,“搞得你窝心得很。我当时就想不要当官,做个普通老百姓多清净。”


  自1980年离开部队,张彪进入石河子市检察院工作,从此开始32年的检察官生涯。其间,张彪先后在控告申诉科、公诉科、监所检察科工作过,直到2011年,以普通科员身份退休。


  用他领导的话说,“如果没有张氏叔侄案,他这辈子也就这样过去了”。


  妻子曾经批评他不上进,“你看人家当科长,出门坐公车,享受各种待遇。”


  张彪被说得“怪难受的”。1998年左右,检察院竞争上岗,张彪决定和其他5人竞争一个副科长的位置。临到上台,他退缩了,拿着讲稿找到院长,“太紧张,我实在受不了。”


  在院长的鼓励下,他最终上台,结果落选。自我评价没有领导艺术的张彪,自此再没有“进步”的想法。


  “就像刚参加工作时一样,我只想踏踏实实做好一名检察官。”面对众多记者要他评价张高平案件中他的角色时,他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这确实是我的职责,应该做的啊,没想到会获得这么多荣誉。如果说有什么特别之处的话,我想就是更能坚持吧。”



  张彪年轻时的照片。


  退不了的休


  10月13日,张彪到乌鲁木齐办护照,想顺路到女儿家看看。但接了个电话,他当晚就赶回了石河子。(微信ID:bjnews_xjb)


  一位来自内蒙古的残疾上访老者到了石河子,要见张彪。


  这些事情充斥着张彪现在的生活。张氏叔侄平反后至今,他共收到全国的求助信近500封;求助电话近千个;来石河子反映问题的人约80人。


  新疆比内地时间晚两个小时,很多人在早上8点打来电话,在新疆,这是早上6点钟;有的人说起来一两个小时,“拿电话的胳膊都举累了。”


  “我退休了,可是退不了。”张彪说,上访者们觉得他能力很大,能解决张高平这种案子,一定能解决他们的问题。


  事实上,张彪邮寄给有管辖权部门的信件,回复者不到5%;解决的不到2%。“有一些地方会积极回复,但过了一段时间,我给求助人打电话,发现根本没有解决或者没有人找他们。那些人在敷衍我。”


  他不想做英雄,更想过老百姓与世无争无忧无虑的日子,但当了一辈子“大头兵”的张彪,至今不会拒绝别人的请求或者要求。尽管他知道自己可能管不了。还是会有求必复。


  他仔细阅读反映问题的材料,如果存在问题,去电提出建议,并将信件转给有管辖权的部门办理。


  “看到弱者、看到受委屈的人,就想伸出援手,这是人的本性,也是我这么多年工作形成的习惯。”


  这也是荣誉所带来的心态变化。“这个社会给了我尊重和荣誉,我希望自己能有一些回馈,希望自己更有社会责任感,这些感觉都是以前不曾有的。”


  10月12日上午,张彪受邀到石河子东城街道41社区做法律宣讲。他再次讲起张氏叔侄案件始末,谈吐自如、收到多次掌声。


  走出社区大门后,一位中年妇女追了出来,向张彪鞠躬,“如果所有检察官都像您这样,这个社会就太美好了。”


  同题问答


  新京报:你的理想是什么?目前实现的怎么样了?


  张彪:我的一生只从事了检察官这样一个职业,我想当一名合格的检察官。做点事情,能够像流星一样划过天空,留下一道光。目前来看,我算是一个人民满意的检察官。


  新京报:在你的生命里,有哪些东西是你一直坚持的?


  张彪:坚持法律的公平公正,坚持实事求是。


  新京报:什么是你认为的最艰难的时刻?


  张彪:2008年到我退休的2011年。当时,张高平案件发现了重大疑点,我一直在反映、申诉,但一直没有得到回复。明知路在脚下,却不知道往哪里走。困惑、揪心、看不到希望。


  新京报:对案件申诉的坚持,给你带来最大的快乐和痛苦是什么?


  张彪:由于坚持获得了结果,我也收获了从未想到过的巨大荣誉和尊重,很快乐;而痛苦,是这个过程特别漫长。


  新京报:你使用过的最多的单词或者是词语是什么?


  张彪:我来,让我来。


  新京报:你觉得在事业上,最值得珍惜的是什么?


  张彪:荣誉。


  新京报:你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


  张彪:没有很好陪伴自己的家人。我老婆生孩子的时候,我在连队的地里干活。是别人打电话告诉我的。孩子出生了,没有在她们母女身边,终身遗憾。


  新京报:能用一个词形容你目前的心境吗?


  张彪:满意。我没有白来这个世界,做了一件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群众的好事。


  新京报记者 周清树 编辑 胡杰


  主题摄影 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编辑:胡杰 李丰


新京报




If you have any requirements, please contact webmaster。(如果有什么要求,请联系站长)





QQ:154298438
QQ:417480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