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homepage(回首页)
Upload pictures (上传图片)
Write articles (发文字帖)

The author:(作者)hpmailer
published in(发表于) 2015/12/13 7:43:39
揭秘:“国家版”居住证到底有多少含金量 -居住证

揭秘:“国家版”居住证到底有多少含金量 |居住证|暂住证_新闻资讯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play
居住证暂行条例明年起施行



向前
向后










示意图。



  原标题:持居住证可享义务教育等服务


  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第663号国务院令,公布《居住证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将于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据了解,居住证持有人可享受办理出入境证件、机动车登记等七项便利,符合条件的也可以在当地申请落户。


  焦点1 办居住证有啥福利


  六大基本公共服务和七项便利


  《居住证暂行条例》规定,居住证持有人在居住地依法享受劳动就业,参加社会保险,缴存、提取和使用住房公积金的权利。同时还为居住证持有人列出了六大基本公共服务和七项便利。


  [六大服务]:义务教育;基本公共就业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计划生育服务;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法律援助和其他法律服务;国家规定的其他基本公共服务。


  [七项便利]: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出入境证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机动车登记;申领机动车驾驶证;报名参加职业资格考试、申请授予职业资格;办理生育服务登记和其他计划生育证明材料;国家规定的其他便利。


  解读:能够享受接近当地居民的待遇


  可以发现,根据“国家版”居住证制度,居住证持有人已能够享受接近居住地户籍居民的服务和待遇。尤其是在广大流动人口十分关注的子女教育问题上,“国家版”居住证明确作出了政策安排。虽然这样的安排目前还止步于义务教育阶段,没有涉及牵动人心的高考。但是希望还是有的,因为条例也说了:“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扩大为居住证持有人提供公共服务和便利的范围,提高服务标准,并定期向社会公布居住证持有人享受的公共服务和便利的范围。”


  焦点2 办居住证的能不能落户


  不同规模的城镇、城市落户条件也不同


  《居住证暂行条例》用了近600字的篇幅,对“国家版”居住证的落户通道进行了详细规定:


  首先,居住证持有人符合居住地人民政府规定的落户条件的,可以根据本人意愿,将常住户口由原户口所在地迁入居住地。


  然后,针对不同规模的城镇、城市,居住证持有人的落户条件也不同:


  ●建制镇和城区人口50万以下的小城市——


  在城市市区、县人民政府驻地镇或者其他建制镇有合法稳定住所即可。


  ●城区人口50万至100万的中等城市——


  有合法稳定就业、合法稳定住所、参加社保达到一定年限就可以。


  注:《条例》明确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压力小的地方可以全面放开落户限制。不过对于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压力大的地方,可以对就业的范围、年限和住所的范围、条件等作出规定,但对住所不得设置住房面积、金额等要求,对社保年限的要求不得超过3年。


  ●城区人口100万至500万的大城市——


  合法稳定就业、合法稳定住所、参加社保达到一定年限(不得超过5年)都是必须的。


  注:城区人口300万至500万的大城市还可以对就业的范围、年限和住所的范围、条件等作出规定,也可结合本地实际,建立积分落户制度。


  ●城区人口5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


  应当根据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具有合法稳定就业和合法稳定住所、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年限、连续居住年限等为主要指标,建立完善积分落户制度。里外透着一个字:“严”。


  解读:符合当下我国城镇化发展现状


  小城市有小城市的“好”,大城市有大城市的“愁”。根据不同城市的实际情况分别确定落户条件,是符合当下我国城镇化发展现状的。实际上,目前我国许多大城市已经为居住证持有人设置了落户通道。在特大城市中,上海已实施居住证积分落户,北京正在就居住证积分落户办法公开征求意见。“国家版”居住证的出台,将把这些好的做法上升到国家政策层面加以强化。


  办理居住证你需要知道的事儿


  1申领条件:居住半年以上


  有合法稳定就业or有合法稳定住所or连续就读


  2 办理机关:


  居住地公安派出所受公安机关委托的社区服务机构


  3能否代办?


  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和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等,可以由其监护人、近亲属代为申领居住证。


  4申领材料:


  ●本人居民身份证


  ●本人相片


  ●居住地住址证明


  包括房屋租赁合同、房屋产权证明文件、购房合同或者房屋出租人、用人单位、就读学校出具的住宿证明等


  ●就业证明


  包括工商营业执照、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出具的劳动关系证明或者其他能够证明有合法稳定就业的材料等


  ●就读证明


  包括学生证、就读学校出具的其他能够证明连续就读的材料等


  ●监护人、近亲属代为办理的,应当提供委托人、代办人的合法有效身份证件


  5办证费用:


  首次申领免收证件工本费换领、补领,应当缴纳证件工本费办理签注手续不得收取费用


  6发证时间:


  ●自受理之日起15日内制作发放


  ●偏远地区、交通不便地区或特殊情况,可延长发放,但最长不得超过30日


  每年要签注1次


  居住证持有人在居住地连续居住的,应当在居住每满1年之日前1个月内,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或者受公安机关委托的社区服务机构办理签注手续。


  逾期未办理签注手续的,居住证使用功能中止。


  补办签注手续的,居住证的使用功能恢复,居住证持有人在居住地的居住年限自补办签注手续之日起连续计算。


  居住证的“前世今生”


  说“居住证”,必先说它那个“著名”的前辈——“暂住证”。


  1958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一次明确将城乡居民区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两种不同户籍,奠定了我国现行户籍管理制度的基本格局。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不同地域之间的人口流动受到诸多限制。


  1985年


  《公安部关于城镇暂住人口管理的暂行规定》出台,对流动人口实行以“暂住证”为主的管理办法。


  这对于改革开放后的流动人口管理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其忽视流动人口的权益,强调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其在推行过程中出现众多弊病。


  2010年


  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首次提出进一步完善暂住人口登记制度,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居住证制度。


  2014年3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全面推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以居住证为载体,建立健全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


  2014年7月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发布,再次提出“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的目标。


  2014年12月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就《居住证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12日,《居住证暂行条例》公布,将于2016年1月1日起施行。“居住证”这一承载着“公平”和“发展”双重意义的重要制度,将在全国范围内迎来实质性推开阶段。


  ■讲述


  “随时可能被盘查收容遣送,睡觉都不踏实”


  2.53亿人,这是当下中国流动人群的总规模,相当于两个日本、3个德国或4个英国的人口,全球最大。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接近3亿。


  深圳,中国发展最快的移民城市。1850万常住人口中,非户籍人口就占了七成。


  已经在这里生活了20年的北京人臧建鸣,至今还记得他1995年到深圳,第一件被告知的事情是要去办一张“边防证”。毗邻香港的深圳当时执行非常严格的外来人员管理措施。没有“边防证”,到了深圳也进不了特区。去单位上班后,他又办了一张“劳务暂住证”,有效期一年,每年都要去重新办理。


  “不办不行啊,随时可能被盘查收容遣送,睡觉都不踏实。”他回忆说,有一天下班很晚,他忘记随身携带暂住证,便被拦在布吉关外,费尽口舌才回了家。


  ■追问


  A 有限资源如何惠及更多人?


  11月,在广东佛山打工多年的湖北钟祥人陈虎生听到一个好消息:有合法稳定工作、有连续三年以上居住证、参买社保的外来人员,其随迁子女在广东参加中考并在省内具有高中阶段3年完整学籍的,可在广东报名参加2016年高考,与户籍考生同等录取。“这些条件我都够得上,不用送儿子回老家了。”陈虎生难掩兴奋。


  与他的心情形成鲜明对比,不少本地居民却在担忧:如果越来越多的外地人子女在本地高考,会不会影响自己孩子升学?


  高考是焦点,更是一个缩影,折射出城市资源有限与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之间的矛盾。如何让有限资源惠及更多人?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治安学院教授伍先江认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外来人口是受益群体,同时也要保障本地居民的福利不降低。伍先江同时表示,一拿到居住证就完全享受城市福利也是不现实的,各地可以结合经济社会实际情况,不断创造条件逐步实现。


  B 配套政策措施能否跟上?


  “目前我国公共财政是按照户籍人口分配的,与常住人口不匹配,比如义务教育的钱拨给了户籍地,而不是就学地。实行居住证制度后,尤其是外来人口多的地方,财政压力很大。”南京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黄润龙建议,国家应考虑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差异,适度进行公共财政转移。


  对此,中央层面已经作出安排。明年1月1日起,我国将建立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一大特点就是“钱随人走”,约1300万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将直接受益。


  “相关配套政策缺失,制约着全国性居住证制度体系的建立。”北京大学社会系教授陆杰华说,居住证制度体系涉及诸多要件,涉及公安、医卫、教育、人社、工商、税务等20多个部门,其全面落实应以国家为主导、地方政府为主体,各地各部门共同保障、深入推进。“出于多种因素,会遇到一定阻力,这就需要有关部门提供强有力的监督。”


  C 高“门槛”会否带来分化?


  记者梳理发现,在申领居住证方面,绝大部分城市都设置了“门槛”。以人口流出为主的地区“门槛”相对较低,并赋予跟户口相差无几的待遇;人口大量流入的特大城市则以稳定居住、稳定就业等“高门槛”控制性措施为主。


  由此,有人担心:居住证制度惠及人口主要集中在年轻、高学历、高收入等较为优秀的人群,而相对弱势的群体获得的福利实则有限。“未来会不会在流动人口中分化形成居住证人群、非居住证人群等不同群体,带来新的不公?”来自广西崇左的“北漂”黄志玮有这样的疑问。


  陆杰华建议,居住证制度应在门槛设计上遵循“低门槛、广覆盖”原则,提高覆盖人口范围;在机制设计上遵循“分步推进、稳步提高”原则,既考虑各地现实情况,也应实现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高。


  D 居住证制度未来走向何方?


  深圳市公安局新洲户政中心民警张哲说,从户政管理的角度,他们更愿意居住证和户口扮演人口登记的角色,不与其他公共服务挂钩。“实际情况是,居住证和户口信息成为现阶段公共资源有限情况下进行分配的最权威凭证,政府部门在设计政策时会拿来当载体。”


  这一问题早有争论。围绕居住证改革方向,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让居住证尽量附着更多公共服务,最终实现居住证、户口合二为一;另一种是不在居住证上附着过多公共服务,最终让居住证、户口都与公共服务脱钩。


  “我认为,这反映了户籍改革的不同阶段,前一种是改革的现实路径,后一种是改革的最终目标,两者并不矛盾。”黄润龙指出,“未来,我国应大力缩小城乡间、区域间公共服务差异,最终实现户口和居住证的消亡,公民只需身份证就可以畅游各地,享受不打折的公共服务。”


  本组稿件综合新华社等



编辑:SN123





文章关键词:
居住证 暂住证

我要反馈
保存网页
新文化报




If you have any requirements, please contact webmaster。(如果有什么要求,请联系站长)





QQ:154298438
QQ:417480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