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homepage(回首页)
Upload pictures (上传图片)
Write articles (发文字帖)

The author:(作者)
published in(发表于) 2016/4/9 7:01:51
环保部一月内迎来第二位新副部长-环保部

环保部一月内迎来第二位新副部长|环保部|赵英民_新闻资讯

赵英民 资料图


  原标题:环保部一月内迎来第二位新副部长 凸显机构改革重点


  近日,国务院任命国家工作人员,原环境保护部总工程师赵英民升任环保部副部长。这是该部在一个月内迎来的第二位新副部长。加上一年前履新环保部长的陈吉宁,环保部“一正四副”已经清一色的变成了“60后”。除了班子年轻化,“科班化”和“专业化”的趋势也很明显。


  新“三要素司”掌门人


  根据最新的分工,赵英民将分管新成立的三个“要素司”——水环境管理司、大气环境管理司、土壤环境管理司以及国际合作司。


  赵英民生于1964年12月,祖籍山西武乡县,中共党员,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博士。1989年3月进入原国家环保局,历任科技标准司副司长,司长,污染防治司司长,环保部总工程师,其中于2004年2月至2005年7月,受中组部派遣,在贵阳市挂职任市委常委、副市长。


  环保部一位官员向记者介绍,赵英民是该部资历相当老的“老司长”,正司级十一年,专业功底深厚,环保业务熟练。


  记者从环保部科技标准司了解到,早在2008年,在赵英民的主持下,科技标准司就启动了空气质量标准的修订工作,他从一开始就提议将pm2.5纳入到新的标准体系中,并组织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论证工作。


  在此期间,他还负责筹备并建成了国家环境卫星系统,使中国跻身为数不多的拥有环境专用卫星的国家之列。


  2011年,赵英民提出了 “环境管理应该尽快由污染物总量控制向环境质量改善转型”,并提出环保科技标准工作必须先行,引发业内的思考和讨论。


  环保部原污防司的相关官员告诉记者,2013年,赵英民到污防司任司长之后,即主持全面推进落实大气“国十条”的各项工作,并牵头起草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成为当前和将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实施蓝图。


  除此之外,他还具体负责了环保部的多项改革工作,如排污许可制的制度设计等等。


  环保部领导班子大调整


  吴晓青、潘岳离任;黄润秋、赵英民上任,2016年3月至今,环保部完成了4位副部长的交替。再加上一年前履新环保部长的陈吉宁,环保部的“一正四副”已经清一色的变成了“60后”。其中,1964年出生的就有4位。


  除了班子年轻化,“科班化”和“专业化”的趋势也很明显。


  人事变动最直接的原因,是前任的“到点”退休,或者升迁离任,不过,据接近环保部的分析人士判断,自“十八大”之后,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改善的“刚需”与日俱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认识逐渐成为主流,环保大改革的趋势也已经是开弓没有回头箭,这就注定了环保管理系统将迎来强有力的新生力量作引擎。


  与陈吉宁相似,刚上任副部长的黄润秋也有长期的科研经历,也曾担任高校的校领导职务,并且也曾在治学的同时,参与过国家的重大环保工程项目。


  1963年8月出生的黄润秋,1979年进入成都地质学院水文系工程地质专业学习,1988年获工学博士学位。学术专长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大型工程岩石高边坡稳定性评价,曾承担长江三峡工程和金沙江溪洛渡、向家坝、白鹤滩水电站等的高边坡稳定性评价;二是崩滑地质灾害的预测与防治。


  更重要的是,黄润秋多年研究形成的理论和方法,解决了中国西部地区重大地质灾害防治和工程建设中实际碰到的一批关键技术难题。他也因此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身在成都的黄润秋及其团队迅速赶往地震灾区,把灾区当做1:1天然试验场,研究地震地质灾害发生规律。震后三五天内,团队拿出危险性评价图,在当时建议了如何规避在活动断裂带上救灾、重建。


  在此后新北川的选址中,黄秋润团队一同评估了20多个乡镇的建址地点,涉及到非常直接的经济效益。这套方法又在芦山地震、云南鲁甸地震中得到运用。此次科研成果还指导了汶川震后200亿资金如何优化重建。


  新领导班子将带来怎样的新变化


  从环保部新任副部长的分工领域,也可以看出该部机构改革的格局。


  在陈吉宁上任环保部党组书记和部长的同时,环保部机构改革的序幕就已经拉开。2015年2月,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就批准了环保部机构编制作部分调整,不再保留污染防治司、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司,设置水、大气、土壤三个环境管理司。


  直到2016年3月,这一调整终于落实到位,机构设置与管理思路一起“理顺”了,新的领导班子也按照新的管理逻辑和司局划分进行了分工。部长陈吉宁主导全面工作,并分管行政体制与人事司;纪检组长周英分管中纪委驻环保部纪检组;李干杰副部长分管办公厅、规财司、环评司、核安全相关司局、直属机关党委;黄润秋副部长分管政策法规司、科技标准司和自然生态司;翟青副部长分管环境监测司、督查办、环境监察局、宣传教育司;新的三“要素司”和国际司由新上任的副部长赵英民分管。


  2016年全国“两会”的记者会上,陈吉宁对重新划分司局的原因已经进了解释,他说:“我们做这样一项改革,主要目的就是要强化以环境质量改善为环保工作的核心,通过水、土、气三个有明确质量要求的环境介质作为我们的核心业务司,强化我们的工作目标怎么样围绕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的好转和改善来梳理我们的业务,强化我们的工作要求,提高我们的工作质量。这是在’十三五’时期,我们适应新的形势完成环境质量总体改善这个目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改革举措。”


  三个“要素司”的成立和污防、总量两个司的取消并不是简单的合并重构。环保部一位官员告诉记者,总量司原本是污防司下属的一个处,因为过去十年里,总量减排成为环保工作的核心“抓手”,其地位异常重要,因此才单独划出来成了一个司,但从管理逻辑上和实际操作上却与污防司、环评司、监测司、标准司、生态司等业务司局存在交叉甚至“多头矛盾”之处。


  比如说,对地方的考核,究竟应该是以环境质量来考核,还是总量任务完成的情况来考核;对企业的排放,究竟应该是按达标排放来管理,还是总量指标来管理;大项目进行环评审批的时候,环境容量的判断依据究竟是根据质量基数的计算为准,还是总量的核定为准,都是一些并没有厘清的问题,数据、依据都是各有各的一套账,阻碍了各部门作为有机整体的功能发挥。而目前的机构改革,就是要消除这些“内耗”,将原污防司涉及水、气、土的管理职能,总量司涉及水、气的管理职能和生态司涉及到土壤的管理职能都取出来,重新整合成三个要素司,目标明确地对水环境、大气环境和土壤环境进行专业化、精细化的管理。


  实际上,不仅是分新的“三司”,环保管理“顶层设计”的改革是成体系的,涉及到方方面面。包括监测与监察的垂直管理改革,排污许可制度改革,环评制度改革等等。但所有的改革,都将围绕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展开。


  新京报特约记者 努尔



责任编辑:刘德宾 SN222





文章关键词:
环保部 赵英民

我要反馈
保存网页
新京报


If you have any requirements, please contact webmaster。(如果有什么要求,请联系站长)





QQ:154298438
QQ:417480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