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homepage(回首页)
Upload pictures (上传图片)
Write articles (发文字帖)

The author:(作者)
published in(发表于) 2016/5/12 7:03:11
天津滨海新区蜕变:从工业园区到生态城市

天津滨海新区蜕变:从工业园区到生态城市_新闻资讯
新区居民广泛用上清洁能源 记者 贾成龙 摄

  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年来,滨海新区全方位推进绿色城市、绿色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着力打造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示范之城,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宜居之城,成为创新要素汇集、创新活力迸发的创造之城。


  在渤海之滨,蓟运河畔,有一座新城,它从一片盐碱滩涂发展为生态城市,荒芜之地变成了安居乐业的乐土,这里便是中新天津生态城。2013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对生态城建设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并指出:生态城要兼顾好先进性、高端化和能复制、可推广两个方面,在体现人与人、人与经济活动、人与环境和谐共存等方面作出有说服力的回答,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示范。


  生态城的发展之路,正是滨海新区绿色发展的缩影。


  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年来,滨海新区全方位推进绿色城市、绿色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着力打造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示范之城,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宜居之城,成为创新要素汇集、创新活力迸发的创造之城。如今的滨海新区,绿色发展产业基础雄厚,政策体系完善。一个从现代工业园区正华丽转身为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新城区正款款走来。


  绿色城市 示范生态宜居建设


  在滨海新区的绿色发展中,生态城的发展之路无疑为生态宜居城市建设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走近生态城,干净整洁以及满眼的绿色,是大部分人对生态城留下的最初也是最深刻的印象。而这一切,却是在原本极为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发展而来。


  三分之一的盐碱荒地、三分之一的废弃盐田,还有三分之一的污染水面,如果回溯到2008年9月生态城奠基动工的开端,可以看到,从一开始,滨海新区就选择了“hard”模式。曾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选址在一片荒滩盐碱地建一座新城,而且这个新城是能够体现绿色、低碳及循环发展,能够体现生态文明的理念,在这样的城区搞这样的示范有很大的典型意义。


  如今,生活在生态城的人们,已经开始享受着绿色生活:不出楼门甚至楼道即可通过气力垃圾输送系统分类投放一般生活垃圾;在家里,太阳能热水器是家庭生活热水的重要来源之一;步行10分钟左右就能到达社区中心,在500米半径之内就可以解决孩子上学,以及购物、就医等问题。上班、购物等,都可乘坐区内的免费公交车,茶余饭后还可以选择生态谷、慧风溪等公园漫步。


  支撑这一切的,是“生态细胞-生态社区-生态片区”的三级居住模式,国内首套绿色指标体系以及产业低碳化理念等。目前,生态城8平方公里南部片区基本建成,年生产总值135亿元,累计吸引固定资产投资超1000亿元,引进企业3400余家,注册资金近1400亿元,就业及居住近5万人。(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在生态城市建设的指标体系、绿色产业发展、居住模式、节能减排等方面,中新天津生态城都做出了探索,并取得初步成效。


  经过多年的努力,生态城彻底治理了积存40多年工业污染的污水库,污染底泥治理技术获得多项国家专利,完成了330万平方米的景观绿化,探索了一条综合开发利用盐碱荒滩的路径。


  作为滨海新区绿色发展的缩影,从海绵城市、社会管理再到生态指标体系,生态城的一系列成型经验具备了在全国推广的基础。被称为世界“生态城之父”的艾洛·帕罗海墨教授也曾表示:“不是说一个生态城就能拯救全球,但中新天津生态城会带来更多的生态城市。”


  2014年,《中国-新加坡天津生态城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正式获批,《方案》指出,到 2020年,生态城将建设成为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区、绿色发展体制机制的创新区和绿色思想文化的策源地。通过积累经验,生态城将为推动全国绿色发展提供借鉴和示范。


  绿色经济 彰显产业发展蓬勃生机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滨海新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始终坚持把可持续发展摆在重要位置。早在2001 年,天津开发区即通过参加“中国工业园区环境管理试点项目”,着手循环经济建设;2008年,新区即发布了《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意见》,大力推动节能降耗和治污减排,实现人与自然、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2013年,滨海新区提出要集中打造20条循环经济产业链。


  走进泰鼎(天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分类、拆解、处理、回收车间里忙忙碌碌。在该公司工程师张晓承眼中,区内企业产生的电路板等电子废物都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贵金属、铁、铜、塑料经过拆解处理后,可全部进入下游企业实现循环,一丁点都不浪费。”这家专业从事电子废弃物处理的公司于2008年投产,年处理量在3万吨以上,实现了区内电子废物“零排放”和“资源化”。


  在天津开发区,类似泰鼎这样的企业还有很多。 2006年,天津开发区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全国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园区”。 以此为契机,天津开发区全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招商理念也由早期的招商引资、选商引资发展为绿色招商,当一汽丰田落户泰达之时,便带动了多家丰田系下游企业“抱团”进驻,直接实现了废钢、废铝等资源的循环利用。天津开发区循环经济的探索为滨海新区循环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国投北疆电厂是滨海新区另一家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园区。采用“发电—海水淡化—浓海水制盐—土地节约整理—废物资源化再利用”新途径,形成了废水废渣废热“吃干榨净”的循环经济新模式,其绿色效应影响深远。


  滨海新区陆续出台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相关政策措施,各功能区也出台了相关政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力推动循环经济、节能环保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发展。以风力发电的维斯塔斯、东气、风电、阿尔斯通等项目为标志,滨海新区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风电设备生产商、生产基地之一。


  围绕节能环保产品的推广应用,滨海新区构筑一系列平台。泰达低碳经济促进中心目前已成为新区低碳经济信息交流、促进节能环保领域商业对接、拓展低碳产业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天津节能环保技术超市搭建供需双方对接平台。滨海新区每年举办的国际生态城市论坛暨博览会,已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先进节能环保技术交流和引进平台。滨海新区绿色产业和金融业等现代服务业碰撞出日益夺目的火花,天津排放权交易所是国家首批备案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构,目前已成为国内重要的利用市场化手段和金融创新方式促进节能减排的国际化交易平台。


  在滨海新区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的产业版图上,新能源、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早已成为重要支柱。根据此前的一项统计,到2014年底,新区共有32家规模以上企业从事新能源产业,实现工业产值329.69亿元。2015年,新区节能环保产业同比增长32%,集聚了西门子电气传动、霍尼韦尔环境自控、诺卫环境安全、威立雅水务等一批在节能环保领域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际知名企业,以及特变电工、膜天膜、龙净环保、泰达环保等众多在国内节能环保领域处于领先水平的知名企业。截至“十二五”末,滨海新区单位GDP能耗0.51吨标煤/万元,下降25.46%,主要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8%以上。产值技术含量高,科技创新成为支撑绿色发展的不竭动力。


  滨海新区以政策做保障,以高端产业为支撑,发展低碳经济,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有力地推动了新区经济转型发展,实现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环境 生态环境普惠民生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绿色发展中,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密切关系每一位居民,良好的环境将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


  滨海新区规划先行,实施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着力打造南北两大生态“绿核”,全面强化滩涂、湿地、盐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推进城市绿地、郊野公园、路网水系绿色廊道以及示范小城镇和示范工业园区绿化,开展蓟运河等河道沿岸绿化提升和景观改造,推进垂直绿化、屋顶绿化、高架绿化等建筑物立体绿化,用更多绿色元素扮靓美丽滨海。


  自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新区的城市建设发展到哪,绿化便跟进到哪,重点实施道路绿化工程、河道绿化工程,新建和提升城市公园,建设郊野公园。为了加快推动全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2013年,滨海新区启动了“美丽滨海·一号工程”,围绕成为美丽天津先行区目标,重点实施“四清一绿”行动,坚决不上“两高一低”项目,加快重点污染企业搬迁,加大重点行业节能改造力度,积极发展循环、绿色、低碳经济。201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通过,提出要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协同发展的战略机遇下,滨海新区面临新的要求,承担着新的责任。


  多年来,滨海新区围绕入区主要通道和新区的重点道路,绿化建设以大绿为主,体现层次感、厚重感、景观感。随着城市绿化的不断推进,新区城市绿化工作逐渐向公园绿化和河道绿化推进。每年都新建或提升一批公园,使居民乐享绿色生活;小桥流水,芳草萋萋,鱼翔浅底,鸟飞丛林,在蓟运河故道、慧风溪等河道,利用现有河道,建设亲水平台,打造亲水环境,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场所。 北三河郊野公园、官港森林公园等郊野公园,也犹如明珠一般,镶嵌在新区的大地上。其中,临港生态湿地公园,采用了国际先进的生态技术手段,引种栽植大量可用于修复水质、水体的水生及陆生植物并结合现有绿化带,构建起有效的湿地生态链,实现工业区水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滨海新区还探索区域经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道路,引来民营资本投入绿化建设,在天津临海盐碱地治理及生态建设示范园区这一片原本寸草不生的“光板地”上,开辟出一片“农林复合”生态试验田。截至2015年底,滨海新区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22亿平方米,绿化覆盖率35.39%;绿地面积1.14亿平方米,绿地率33.19%,公园绿地面积3200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1.2平方米。今年,滨海新区继续拆乱建绿、拆建建绿,见缝插针修建街心公园。区环境局园林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把公园建在居民的‘楼底下’,越来越多的新区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绿色生活。”


  在滨海新区的南北两翼,有数块新区生态之宝:它们是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蓟运河营城段芦苇湿地、黄港一库、黄港二库、北塘水库等湿地,滨海新区出台相关方案,计划建设科学规范的湿地和野保监测预警体系、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湿地资源保护恢复体系和湿地管理政策法规体系。而作为世界东部迁徙路线的关键鸟类迁徙通道,北大港湿地将建成国内首个国家公园和国际重要湿地。每到候鸟迁徙季节,北大港湿地迎来包括白腹鹞、白鹭、东方白鹳等在内的各类候鸟数万只,成为“候鸟天堂”。


  在污染防治方面,滨海新区也做足了文章,抓住大气污染的“牛鼻子”,围绕“控煤、控尘、控污、控车、控新建项目”五项重点任务,全面深化清新空气行动;今年,《滨海新区水污染防治行动实施方案》正式出台,根据该方案,到2017年底前,滨海新区将基本消除建成区黑臭水体;到2020年,考核断面达到天津市考核要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多年来,滨海新区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和低碳新区建设,大力推进美丽滨海建设,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生态城市建设经验,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了良好示范,走出了一条具有滨海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


  而围绕本市建设“绿色宜居之都”的目标,滨海新区将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建设高端产业高地、自主创新高地和生态宜居高地,以创新思路和招法加快绿色发展。坚持以科学规划引领发展,以高端产业支撑发展,以科技创新带动发展,以政策环境保障发展。一个地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的美丽滨海新区正徐徐展现在我们面前。(来源:滨海时报-津滨网)



责任编辑:樊英武




我要反馈
保存网页
综合


If you have any requirements, please contact webmaster。(如果有什么要求,请联系站长)





QQ:154298438
QQ:417480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