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homepage(回首页)
Upload pictures (上传图片)
Write articles (发文字帖)

The author:(作者)
published in(发表于) 6/1/2016 7:53:12 AM
深铸文化自信 习近平讲给青少年的五堂公开课

深铸文化自信 习近平讲给青少年的五堂公开课_新闻资讯

  中国青年网北京6月1日电(记者 杨月)“少年儿童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希望、我们伟大民族的希望。”两年前的儿童节,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告诉孩子们。传承文化血脉、延续文明之根,希望也寄托在青少年身上。对自己的文化、自己的道路是否自信,能否将文化自信坚持下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下一代的教育。


  深铸文化自信,习近平把五堂公开课讲给青少年听。文艺工作座谈会、网信工作座谈会、全国宣传思想 工作会议、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细数五次重量级会议的关键词,“文化”一词赫然在列,与它最常见的搭配,则是“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文化强国”等,以“文化”讲民族之魂,绘共同理想,成为五次重量级会议的“标配”。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庞兴雷 摄

  在习近平眼中,为什么“文化”二字分量如此重要?


  除了“三个更”,即“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之外,对“文化”的含义,习近平做出了这样的解释:“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韩毓海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因为文化针对的是人心,是人的情感、意志和人的信仰。”


  在韩毓海看来,人的精神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知识,一部分是情感和理智。“我们相对于物质贫困时代,甚至长征时代,这些红军战士的知识跟我们没法比,但是他们有强烈的信仰,他们对为穷苦人打天下这个事情有高度的信仰,这就是自信。”韩毓海认为,从信仰生发出来的自信,才能真正感染人、打动人,进而引领一个民族的发展道路。


  文化自信,根植于一百年来的奋斗


  韩毓海告诉记者,“四种自信”之间的关系,总书记2014年五四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就讲过,他说鸦片战争不只是把我们打得积贫积弱,更是打掉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1949年中国人民站起来,首先是从文化自信上站起来。


  因此,在五次座谈会上,习近平每一次谈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都反复强调伟大事业与伟大精神的辩证关系。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华文化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使中华民族保持了坚定的民族自信和强大的修复能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共同的一百年理想和精神。”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这样说。


  “要着眼坚定理想信念,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引导人们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2013年08月21日,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这样说。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单凭诺贝尔奖解释不了中国的发展。”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副局长张国春看来,解决之道就是提高自己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水平,增强自己的学术原创能力。“唯此,才能不断适应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实际。”他说。


  “我们这些年以来,一方面在经济上发展了,大家的钱包或多或少都鼓起来了。另一方面学校不断进行学科建设,大家的知识增加了。而且我们时代不断出现新的东西,新的知识增加了,但是这不意味着我们在情感、在意志、在信仰方面的增加。”韩毓海告诉记者,长征的红军战士虽然知识已落后于今天的时代,但是他们对中国的道路有强烈的信仰,这就是一种自信。而这个队伍中,尽是能把意志和身体发挥到极致的战士,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文化自信,让历史熔铸青少年心中的英雄


  青少年能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铭记于心并实践于行,能否在稚嫩的心中拥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树立文化自信,则决定着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关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学习优秀文明成果,习近平曾不止一次勉励青少年。



  2013年5月29日,习近平在北京市少年宫参加“快乐童年放飞希望”主题队日活动。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在网信工作座谈会上说,“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说,“要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


  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反复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稳妥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提高文化软实力。


  如何让真善美直抵青少年内心?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 “要让文化自信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首先得让他们喜欢本土的、本地的、本国的文化,需要用好看的故事、好玩的游戏、好听的歌曲去感染青少年。”孙宏艳说, 其实很多电影、文学作品首先要有吸引力,再把中国文化、核心价值观包含于其中,才能让青少年在接纳中国文化的同时,接纳核心价值观,最终产生文化自信。


  其实,在青少年喜欢的文化平台上去进行引导,已经成为不少文艺工作者的自觉选择。在青少年聚集的网络文学领域,如今,弘扬家国情怀成为新风。“《琅琊榜》、《伪装者》之所以火,是因为‘三观’正、有家国情怀,得民心者得天下。”网络作家夜神翼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持相同观点的还有网络作家天子,他说,“正能量才是网络小说的主旋律,毕竟孩子们的内心还是渴望向上的,喜欢正义得到伸张,喜欢努力才有收获。阴暗面的小说虽然一时感官刺激,但人看完后心里是不舒服的。因此每一部大火的作品都有积极向上的东西。”


  而要想让文化传承真正受到重视,制度化的安排也必不可少。利用高考“指挥棒”对学生教育的指向性 力量,通过考题考点的选择,抵御和消解大众文化对学生历史观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增强历史责任感,是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邱少 云、黄继光等英雄人物身上彰显了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精神力量,能穿透时空,是我们的文化之根。英雄人物教育也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另一种形式。例如,可以通过 高考作文写作,让学生理性、负责地表达观点,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人文价值导向。”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中学教研室、语文特级教师管然荣接受中国青年网记 者采访时表示。


  来源:中国青年网



责任编辑:李亮亮




综合



If you have any requirements, please contact webmaster。(如果有什么要求,请联系站长)




QQ:154298438
QQ:417480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