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homepage(回首页)
Upload pictures (上传图片)
Write articles (发文字帖)

The author:(作者)
published in(发表于) 2016/6/8 9:13:48
水利部:山洪灾害防治挽救生命于灾难之前-洪水

水利部:山洪灾害防治挽救生命于灾难之前|洪水|灾难_新闻资讯

  ○成功防御南方十七轮强降雨深度系列报道之三


  山洪灾害防治挽救生命于灾难之前


  5月19日至20日,广西玉林市容县黎村镇。20小时内降雨量高达252.2毫米。山洪说来就来。


  荣丰村全村百姓,在这场“生死时速”竞赛中跑在了山洪之前。20日上午10点,村支书黄显礼的手机收到县里的山洪预警短信,并随即拉响警报器通知村民转移。实际人口超过11万人的黎村镇虽受损严重,伤亡人数却是零。


  5月8日湖南泸溪县石榴坪乡兰村的强降雨中,同样依托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乡里各级防汛责任人提前收到预警信息,将全部150余名村民转移至安全地点。事后看着洪水漫过公路大桥,村主任包太华说:“好在装了预警系统,老百姓才转移得这么快,要像以往,估计现在洪水上来了人都还没转移完。”对阵多轮强降雨,防治体系再次在与山洪的较量中胜出。


  山洪灾害防治体系 筑起生命屏障


  3月以来,我国南方地区已出现17轮强降雨过程。山洪灾害防治体系在雨中频频发力,凸显防灾减灾效益。国家防办新闻发言人张家团介绍,今年以来,全国共有10个省(区、市)675个县(市、区)发布6287次县级山洪灾害预警,利用已建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向28.2万名相关防汛责任人发送预警短信318.3万余条,启动预警广播9000余次,累计转移受山洪灾害威胁群众约49万人,有效避免了人员伤亡。


  这一切,都得益于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的建设。


  2010年11月,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水利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气象局联合启动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至2012年初步建立了覆盖我国山洪灾害防治区2058个县的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2013年又补充完善非工程措施,启动了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和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截至2016年,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累计投入279亿元,成为我国水利建设史上投资最大的非工程项目。


  覆盖超过一半的陆地国土面积,影响人口1.5亿,短短几年内,这个“生命屏障”项目交出了令人欣慰的报告: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已初步实现“预警及时、反应迅速、转移快捷、避险有效”的目标,发挥了显著防灾减灾效益。


  据统计,已建项目累计发布预警短信5800多万条,启动预警广播58万次,转移人员2100万人次,避免人员伤亡数十万人次。自2011年项目逐步完成以来,年均因山洪灾害死亡人数较2000—2010年年均死亡人数减少60%以上。


  山洪灾害是当前我国自然灾害中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主要灾种之一,山区强降雨历时短、成灾快,防御难度很大,已是汛期的凶猛大“杀手”。誓与山洪争夺生命,不只是水利部门运筹帷幄、科学部署的责任担当,更是“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使命召唤。


  监测预警系统 打造“最强大脑”


  与山洪抢跑,“发令枪”响自哪里?如何于分秒之中决策“起跑时间”?根据什么判断和发送?


  由村支书黄显礼手机上的预警短信上溯,记者找到了线索。5月20日上午10时,容县山洪灾害预警监测平台发出强降雨警报:过去1小时黎村镇满垌站降雨达47.5毫米,思贤站达57毫米。县防汛办随即通过平台向各镇相关人员、村干部等发出预警短信,要求及时转移危险区域的人员。当天黄显礼收到的十几条预警短信均来自这里。这次强降雨过程中,容县山洪灾害预警平台共发布预警信息2773条。


  类似的监测预警平台,已在全国7个流域机构、29个省、305个地市、2058个县建设完成,实现了山洪灾害防治区监测网络的基本覆盖,以及国家、流域、省、市、县及重点乡镇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的互联互通与信息共享。它们,就是山洪灾害防治体系打造的“最强大脑”——全国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系统。


  这个覆盖山洪灾害防治区的“最强大脑”,包括雨水情监测网络和预警信息快速发布系统。其中新建的山洪灾害监测网络含雨量及水位自动观测装置6.2万个、简易监测站40万个,好似拥有了无数24小时值守的“一线观测员”,初步解决了我国山洪灾害防御缺乏监测手段和设施的问题。


  在信宜市怀乡镇怀乡村的河道边上,记者看到了竖立着的“观测员”——装有喇叭和报警灯的水位观测报警设施。装置共有三个档位,标示着危险程度不同的水位。当河水到达相应水位时,报警灯、喇叭警报将被触发并保持相应时长。此次“5?20”强降雨期间,这个水位报警器超过了第三档位,刺耳的警报声保持了30分钟,周围群众都因此及时转移。


  全面覆盖的监测网络配合快速发布的预警信息系统,使得“最强大脑”实现了对暴雨和山洪的实时监测、动态分析、在线预警等功能,提升了预警信息发布的时效性、准确性,使山洪防治的科学决策更迅速、严谨和专业,实现了从监测到预警的无缝衔接。


  瞄准更精准的模型推演、更智能化的指挥调度,水利部2013年起在全国2058个山洪灾害防治县、53万个小流域、58万个村庄开展山洪灾害调查,评价了防治区25万个重点沿河村落的防洪现状,具体划定了山洪灾害危险区,明确了转移路线和临时避险点,更合理地确定了预警指标和阈值。


  这是水利专业智慧服务民生的印证。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建立显著提高了我国基层防汛信息化水平和指挥决策能力,彻底改变了过去应对山洪灾害时基层防指掌握信息手段单一、决策主要靠经验等问题。更直接的效益转化,是为群众的安全撤离争得了宝贵时间。


  中国特色群测群防 接力最后冲刺


  如果说“最强大脑”承担的是推断、预警暴雨转化为山洪的“接力”可能,那基层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就是决定百姓能否安全转移“最后冲刺”的关键。


  5月7日1时至7时,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普降大暴雨,山洪暴发。全县各村责任人接到预警后采取鸣喇叭、敲铜锣等方式发布预警信号,安全转移群众290人。梅江镇双河村白岩组村民熊云珍激动地说:“大树倒下来把我房子压垮了,多亏政府建起了预警系统,喇叭声音响,信息传播快,及时组织百姓转移。要是像以前一户户地敲门喊人,我们全家几口人都没了!”


  如今我国已在山洪灾害防治区配备了广播、喇叭、铜锣、手摇报警器等100多万处报警设施,初步实现能多途径及时有效发布预警信息,打通了预警发布的“最后一公里”。


  “最后冲刺”,不仅要让隐患点百姓能顺利“接力”跑起来,更要知道往哪儿跑。


  5月20日黄显礼拉响警报时,当地许多村民看到雨势迅猛,已自发按预案到安置高地避险。这是此前村里多次山洪灾害防御演练的结果。包含了模拟强降雨袭击、启动预案、发出预警、有序转移等每个环节的演练,使群众清楚转移路线,知道山洪危害,了解防御转移流程,避险意识大大增强。村民黄大姐当天快速自发转移到演练时到过的安置点:“洪水来了,我们知道要跑,而且知道往哪里跑了!”


  2013年起,这样的演练在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区多次上演。同时,根据《山洪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指导意见》,防治区内已建起县乡村组干部负责制、乡村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简易监测预警设备等共同发力的基层群测群防体系,创造了中国特色的山洪灾害群测群防模式。


  在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和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的防汛抗洪思想指导下,我国山洪灾害综合防御能力正持续得到增强和完善。


  “面对今年严峻的汛情,国家防办已将督促各地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正常运行作为重点工作,陆续抽查。针对5月以来的强降雨过程,国家防办已会同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组对浙江、福建等南方10个省(区、市)的42个县进行了抽查。后期还将根据降雨情况,继续抽查各地平台运行和雨水情自动监测站点报汛情况,以确保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汛期正常运行,关键时刻发挥防灾减灾效益。”国家防办防汛一处副处长褚明华说。



责任编辑:陈琰 SN225





文章关键词:
洪水 灾难

我要反馈
保存网页


If you have any requirements, please contact webmaster。(如果有什么要求,请联系站长)





QQ:154298438
QQ:417480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