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homepage(回首页) Upload pictures (上传图片) Write articles (发文字帖)
The author:(作者)左published in(发表于) 2016/7/12 6:14:41 习近平:加强全球安全治理刻不容缓
图为:2016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当今世界,虽然和平发展仍是主流,但是,恐怖主义、霸权主义、军国主义等全球性挑战也同样层出不穷,维护世界和平面临新挑战,加强全球安全治理需要新思维新方案。4月1日,习近平在华盛顿出席伊朗核问题六国机制领导人会议时指出:“当今世界仍不太平,国际热点此起彼伏,加强全球安全治理刻不容缓。” 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95华诞时指出:“什么样的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对世界好、对世界各国人民好,要由各国人民商量,不能由一家说了算,不能由少数人说了算。”近一段时期以来,南海的安宁与和平受到了极大挑战,一些国家兴风作浪,上演南海仲裁案闹剧,践踏国际法,更加凸显出全球安全形势的严峻性,也提醒爱好和平的人们要采取正确的方式解决全球安全治理问题。请随“学习中国”小编一起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有效实现全球安全治理的新理念。
一、对话谈判是解决热点问题的最佳选择
各国交往频繁,磕磕碰碰在所难免,关键是要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与和平谈判,妥善解决矛盾分歧,维护相互关系发展大局。对待国家间存在的分歧和争端,不能动辄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热衷于使用武力,不是强大的表现,而是道义贫乏、理念苍白的表现。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指出:“协商是民主的重要形式,也应该成为现代国际治理的重要方法,要倡导以对话解争端、以协商化分歧。”
对话过程虽然漫长,甚至可能出现反复,但后遗症最小,结果也最可持续。伊核问题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对话谈判后,终于在维也纳达成全面协议,使这场持续13年之久的国际争端最终得到了圆满的政治解决,不能不说是各方同时选择了对话这一行之有效的最佳方式的结果。由此可见,面对热点问题和重大争端,冲突各方应该开启对话,把最大公约数找出来,在推进政治解决上形成聚焦。同样,我国也选择对话谈判的方式来解决南海、钓鱼岛等问题。在南海议题上,习近平指出:“中国一贯致力于维护南海地区和平稳定,坚定维护自身在南海的主权和相关权利,坚持通过同直接当事国友好协商谈判和平解决争议。中方愿同东盟国家一道努力,将南海建设成为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
对话协商虽然费时费力,但成果牢靠。虽然可能有些问题一时难以形成共识,但常常会为下一步解决问题打下基础,至少可以为管控分歧创造条件。也许对话的结果有时不及预期,有时无果而终,有时甚至是不欢而散,但无论如何,对话是比对抗更好的选择。对于对话的各方而言,谁也承担不起放弃合作、全面对抗的代价。2015年6月,在第七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第六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联合开幕式上,中美两国对话伙伴就都“不约而同”地强调合作积极面,希望两国避免战略误解误判,管控分歧,并且完全同意“对话是比对抗更好的选择”。
二、大国协作是处理重大争端的有效渠道
我们虽然处于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仍然是时代潮流。旧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冷战时期的集团对抗不复存在,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再也无法单独主宰世界事务,这就要求各国、特别是大国必须在全球或区域治理问题上协调合作。作为21世纪的大国,必须以历史的眼光审视问题,从战略的高度思考问题。唯如此,才能实现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习近平指出:“国际社会是命运共同体。大国要像伊朗核问题六国那样成为解决问题的中流砥柱。”
大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对处理重大争端发挥着重要的影响,有时甚至可以深刻影响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所以,只有通过大国之间的协商合作,走“大国协作”、“共同安全”的道路,才是解决全球安全问题的现实途径。“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道义和正义是大国气象的体现。大国之间的协调与合作要坚持正确的义利观,政治上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经济上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国际事务中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只有各个大国“义”字当头,齐心协力,才能有效处理重大争端,才能在建设新型大国关系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一个普遍、高效、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模式。习近平指出:“中国先哲老子讲:‘大邦者下流。’就是说,大国要像居于江河下游那样,拥有容纳天下百川的胸怀。中国愿意以开放包容心态加强同外界对话和沟通,虚心倾听世界的声音。我们期待时间能够消除各种偏见和误解,也期待外界能够更多以客观、历史、多维的眼光观察中国,真正认识一个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
实现大国协作,要建设全球伙伴关系,构筑新型大国关系。习近平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指出:“我们要在国际和区域层面建设全球伙伴关系,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大国之间相处,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大国与小国相处,要平等相待,践行正确义利观,义利相兼,义重于利。”新型大国关系是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为核心特征的大国关系。作为在地区及全球事务中具有举足轻重影响的两个大国,中美两国在全球治理领域有着广泛的利益交汇点,也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2013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安纳伯格庄园会晤时提出,要建立“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不断深化双方的利益交融格局。习近平指出:“中美建设新型大国关系前无古人、后启来者。中美需要在加强对话、增加互信、发展合作、管控分歧的过程中,不断推进新型大国关系建设。”对于中国和欧盟之间,习近平指出:“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多边不要单边、要对话不要对抗是双方的共识。我们要加强在全球性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发挥关键性作用。文明文化可以传播,和平发展也可以传播。中国愿意同欧盟一道,让和平的阳光驱走战争的阴霾,让繁荣的篝火温暖世界经济的春寒,促进全人类走上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道路。”
三、公平公正是达成国际协议的基本原则
“惟天至公,不视国之大小,而视事之是非。”“公平”最重要的价值,是保障在国际社会中国与国的平等和机会均等,避免歧视对待。“公正”则主要是维护正义。公平强调实质正义和实体正义,核心是平等的;公正强调形式正义和程序正义,核心是无私和中立。要达成国际协议,“公平公正”这个最基本的原则不能有丝毫悖逆。近期,由阿基诺三世统治下的菲律宾担当主演、美国幕后操纵、日本充当“托儿”“合作”共演的所谓南海仲裁案就是典型的违反公平公正原则的一出反华闹剧,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一言得而天下服,一言定而天下听,公之谓也。”惟有公平公正合理,才能为人所信服,才能在国际社会上得到认可与尊重。2014年6月28日,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讲话时指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公平正义是世界各国人民在国际关系领域追求的崇高目标。”
公平的核心是平等。要成功达成国际协议,必须保证是各方权益平等和机会均等。世界的命运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世界上的事情应该由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商量来办。垄断国际事务的想法是落后于时代的,垄断国际事务的行动也肯定是不能成功的。2015年9月26日,习近平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指出:“我们要争取公平的发展,让发展机会更加均等。各国都应成为全球发展的参与者、贡献者、受益者。不能一个国家发展、其他国家不发展,一部分国家发展、另一部分国家不发展。各国能力和水平有差异,在同一目标下,应该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要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提高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赋予各国平等参与规则制定的权利。”2016年4月1日,习近平在华盛顿核安全峰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我在海牙峰会上主张构建一个公平、合作、共赢的国际核安全体系。以公平原则固本强基,以合作手段驱动发展,以共赢前景坚定信心,为核能安全造福人类提供强有力、可持续的制度保障。”
要成功达成国际协议,各国的正当关切都应该得到妥善解决。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我们应该共同推动国际关系合理化。适应国际力量对比新变化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体现各方关切和诉求,更好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安全应该是普遍的、世界的。各国都有平等参与国际和地区安全事务的权利,也都有维护国际和地区安全的责任。我们要尊重和保障每一个国家的安全。不能一个国家安全而其他国家不安全,一部分国家安全而另一部分国家不安全,更不能牺牲别国安全谋求自身所谓绝对安全。
国际争端要公正解决,搞双重标准行不通。公正是解决国际争端的基石和灵魂,是解决国际争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际争端要公正解决,只能以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原则为标准。习近平强调:“我们应该共同推动国际关系法治化。推动各方在国际关系中遵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原则,用统一适用的规则来明是非、促和平、谋发展。‘法者,天下之准绳也。’在国际社会中,法律应该是共同的准绳,没有只适用他人、不适用自己的法律,也没有只适用自己、不适用他人的法律。适用法律不能有双重标准。我们应该共同维护国际法和国际秩序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各国都应该依法行使权利,反对歪曲国际法,反对以‘法治’之名行侵害他国正当权益、破坏和平稳定之实。”
四、政治决断是推动谈判突破的关键因素
在选择对话谈判的基础上,通过大国协作的有效渠道,坚持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如要推动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和突破,政治决断是至关重要的关键环节。谈判进行了一段时期和深入到一定程度,特别是到了临界点的时候,谈判各方、尤其是主要谈判方,应该尽快作出政治决断。如果不能把握最佳时机抓住历史机遇作出政治决断,谈判突破的可能性会因此变小、甚至消失。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习近平多次提及一句中国古话:“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也就是说,不管是国与国的合作关系,还是国际争端中谈判各方的基本利益防线,都要看清时运和机遇,以正确的政治决断,做到“来不可失”、正确决策,做到“蹈不可失”、运筹帷幄。在谈判过程中,各方则应当抓住主要矛盾,在关键时刻作出决断。谈判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各方必须坚定政治意愿,相向而行,及时作出政治决断,共同推动谈判取得突破,以达成最终协议。
推动谈判突破极其重要的是,各方在谈判中坚持共识,聚焦并弥合分歧,本着分步对等的原则,寻求在“各方都同意的合理时间框架”内一揽子解决全面协议中的焦点问题。任何谈判,都是越到最后,细节就会越突出,困难就会越大。因此,政治决断也就变得更加必要,甚至更为紧迫。伊核问题得以解决,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得益于谈判各方抢抓机遇,及时拿出足够的政治决断,做出的正确决定。中国对包括伊朗核问题谈判在内的所有对话与谈判,都一贯秉持以正确的政治决断推动谈判突破的思路和观点。同样,我们也主张在今后所有的对话谈判中,谈判各方都能坚定信心、相向而行,给谈判注入更多政治动力,以政治决断推动谈判突破并尽早达成互利共赢的全面协议。
我们处在同一个世界,生活在同一个地球,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时代潮流,不可阻挡。不管是大国小国,都应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顺应时代潮流,坚持同舟共济,为人类社会应对21世纪的各种挑战作出自己的贡献,共建全球安全新体系。习近平指出:“我们应该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的理念,尊重和保障每一个国家的安全,加强国际和地区合作,共同应对日益增多的非传统安全威胁。”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