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homepage(回首页)
Upload pictures (上传图片)
Write articles (发文字帖)

The author:(作者)
published in(发表于) 2016/7/15 11:56:06
太湖泄洪不利致江苏宜兴被淹 当地民众称被牺牲

太湖泄洪不利致江苏宜兴被淹 当地民众称被牺牲|太湖_新闻资讯
  入汛以来,受上游客水影响,太湖水位一直保持高位,超过警戒线已持续一个多月,防汛形势非常严峻。新京报记者 谷岳飞 摄
7月7日,江苏宜兴市杨巷镇部分村庄被大水所淹没。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7月7日,江苏宜兴范道村,一村民带着孩子涉水出门。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地理位置图

  原标题:太湖流域防洪中的宜兴困局


  记者 谷岳飞


  宜兴遭遇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汛情,专家称下游太湖不能及时泄洪是主因,民众期待改变。


  尽管已经被官方辟谣,但不少宜兴人仍认为,宜兴为了太湖下游的利益而“牺牲”了自己。


  作为无锡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宜兴是此次太湖流域中,受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7月1日到5日,该市遭遇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汛情。 最新的数字尚在统计中,此前公布的数字是,截止到7月8日,此次洪灾,已使宜兴13万多人受灾。算起来,整个太湖流域的受灾人口中,差不多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是宜兴人。


  新中国成立后,太湖共发生了4次流域性特大洪水,几乎每一次,号称太湖上游第一城的宜兴,都是重灾区之一。


  按水利专家的说法,下游太湖不能及时泄洪是宜兴此次洪灾形成的主因。而太湖泄洪排水的力度,也侧面反映了流域内复杂的水事关系。


  7月1日开始,宜兴持续强降雨。


  宜兴市气象局副局长李万里告诉新京报记者,从7月1日到5日短短几天时间,宜兴降雨300毫米,相当于去年7月全月的降雨量。今年以来,宜兴降雨不断,宜兴气象部门统计,截至7月5日,该市这半年的雨量已超过去年全年的降雨量。


  丰沛的降雨使得宜兴各地水位不断上涨。宜兴市防汛办介绍,历史上,宜兴城区最高的水位是1999年洪灾时的5.29米,这一历史纪录在17年后被改写,7月2日下午3点40分,宜兴城的水位超过5.29米,随后水位还在不断上涨,直到7月5日创下历史新高5.55米。


  这一纪录意味着宜兴城市、乡村多条河流成为悬河,不断上涨的水位使得洪水漫过圩堤,附近的小区、工厂和农田随之被淹。


  71岁的徐秀珍家住在宜兴市城区东山一村,7月2日,她所住的一楼就全部被淹。身高一米六二左右的老人说,当时屋里的积水已经没至胸部。


  全城内涝,也使宜兴排水,抢险等部门疲于奔命。徐秀珍抱怨说,她不停拨打市长热线,女接线员不无遗憾地告知:排水人员都派出去了,建议老人先自救。


  不只是城区,在这座城市的周边乡村,持续的强降雨,导致河湖库塘水位急剧上涨,杨巷、徐舍等镇(街道)水位全面超过历史最高水位。


  杨巷镇欧林村出现决口、金紫村部分防洪墙倾倒、范道村和水产村附近鱼塘破圩……大量工厂和农田被淹,宜兴各地险情不断。


  截至7月9日,宜兴市相关部门统计,此次洪灾致使该市累计受灾人口超过13万,两万多名群众转移。


  “从没见过这么大的洪水”,7月9日夜,徐秀珍站在家门口的便桥上说,“为了保苏州、上海,宜兴这次牺牲大了”。


  宜兴防洪“上有狼下有虎”


  徐秀珍所谓的“淹宜兴是为了保苏州、上海”,其实是一则谣言。


  这条谣言最初的原型是:“宜兴水势最高,不让宜兴泄洪太湖,是为了保住无锡和苏州”。


  类似的谣言在宜兴人的朋友圈中传播,并引发无锡、宜兴两地一些网友的口水战,“战火”还一度烧到了微博上,两地网友在评论区你来我往,展开激烈论战。


  其后,谣言出现变种,以《宜兴被淹真相!》的醒目标题,出现在网络上。文章称,“宜兴不开闸泄洪,把水憋家里不淹才怪”。


  随后,无锡和宜兴两级政府均出面公开辟谣。


  宜兴市防汛指挥部、无锡市水利局、无锡市政府等先后出面澄清,所谓牺牲宜兴,保无锡、苏州、上海是无稽之谈。无锡市水利局通过官方微博解释了宜 兴地区积水严重的原因:第一,宜兴沿太湖口门全部是敞开式的,没有设闸门,因此不存在开不开闸泄洪的问题,只要水位高于太湖水位即可泄洪;第二,宜兴水位 居高不下主要原因,是由于上游地区降雨量大,来水较多造成的。


  近些天,宜兴市水利农林局副局长徐文员,也一遍又一遍向人解释,宜兴何以内涝如此严重。他在办公桌上展开了一张宜兴地图,向新京报记者介绍宜兴 的特殊地理位置。宜兴市位于太湖西岸,是太湖上游第一城,固然有就近泄洪的便利,但宜兴同时还是一个“洪水走廊”,每到汛期,在宜兴的上游,溧阳、高淳、 金坛的洪水,都是借道宜兴,汇入太湖。


  “上有狼下有虎”,徐文员如此形容宜兴防汛的尴尬地位。每到汛期,上游的洪水汹涌而来;另一边,太湖水位也是节节上涨,对宜兴来水形成顶托。眼下,太湖水位便已超警戒水位月余。上下方夹击之下,洪水无处可去,宜兴自然首先遭殃。


  徐文员说,上游来水多,下游太湖不能及时泄洪,加上宜兴当地降下超历史纪录的雨量,三者汇聚,这是宜兴此次洪灾形成的主因。


  徐文员介绍,宜兴并未对上游来水设闸,沿太湖的河道也是敞开式的,但单靠宜兴自己,没办法调度消化超量洪水,只能无奈地看着洪水位一步步上涨。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太湖环湖大堤采取“东控西敞”的设计,东段大堤的口门全部进行控制(或封堵,或建控制建筑物),西段大堤口门基本敞开。太湖 环湖大堤北以江苏省的直湖港口、南以浙江省的长兜港口为界,其以东部分称为“东段”,以西部分称为“西段”。但太湖与宜兴的河流湖泊连成一片,上游洪水难 以排入太湖,极易形成顶托倒灌,使得宜兴灾情加重。


  徐文员说,只有一个办法能化解洪水压城的命运,那就是太湖水位的下降。


  太湖为何排不动


  按照徐文员的说法,化解宜兴洪水压城的办法,只有太湖水位的下降,那么能否加大太湖泄洪的力度?


  宜兴市建设局原总工冯谋介绍,太湖泄洪主要靠两条河道,一条是通过望虞河,北排到长江;一个是东排,通过太浦河进入黄浦江。而且这两条河道除了 排泄太湖洪水外,还要承担排泄区域内涝水的任务,因而在防汛紧张期间,尤其显得不够用。这位工程师认为,太湖的出口太少,影响了它的泄洪能力。


  新京报记者检索发现,太湖泄洪能力严重不足的问题一直是相关专家关注的焦点。在一篇关于《2009年太湖流域洪水防御工作回顾》的文章中,来自 太湖流域管理局的专家便提及:太湖流域平原河网地区,流速缓慢。且受长江、杭州湾潮位变化影响明显,洪水外排河道每天仅有12-13小时具备自排条件。太 湖水位易涨难消,太湖洪水外排能力严重不足。


  这位专家说,由于洪水外排能力不足,太湖往往长时间处于高水位状态,加之台风暴雨袭击,容易造成台风、暴雨、高潮和太湖洪水多灾并发,进一步加 大流域防御难度。据统计,在太湖水位快速上涨期间,环湖河道入太湖最大流量为2506立方米每秒,而最大出湖流量仅为846立方米每秒。出湖流量仅相当于 入湖流量的三分之一,入多排少,太湖水位自然节节上涨。


  太湖防总办常务副主任梅青,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太湖水面大,水位易涨难消”。


  梅青介绍,太湖从4月起就开始向外排水,为汛期预留蓄洪空间。但入汛以来,受上游客水影响,太湖水位一直保持高位,超过警戒线已持续一个多月,防汛形势非常严峻。


  对地处太湖上游的宜兴而言,不断上涨的太湖水位,意味着它泄洪能力越来越低。冯谋打比方说,原本宜兴能排100立方米的水进入太湖,但由于太湖水位上涨,顶住了宜兴下泄洪水的速度,现在只能排一半。剩下的一半洪水去哪儿?只能在宜兴境内寻找出口了。


  在这位60岁的工程师眼中,解决宜兴洪涝,只有降低太湖的水位。但这显然不是宜兴一个县级市,能够决定的。


  防洪体系如何调度


  一位防汛专家说,“淹宜兴是为了保苏州、上海”这样的谣言的出现,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流域内复杂的水事关系。如果蓄洪,则会对流域内的上游形成压力;而如果加大泄洪,则又会对下游的抗洪产生很大影响。


  这样矛盾的关系在太湖流域显现得最为明显。太湖流域堪称我国“最精华的区域之一”,内有苏浙沪的多座重要城市上海、杭州、苏州、无锡、嘉兴、湖州等,流域内城市、人口、财富高度集中,处处“淹不得、淹不起”。


  一位水利工程师引用了宜兴1999年洪灾的例子,他说当年国家为避免流域下游地区遭受更大的洪涝灾害,要求环湖大堤严防死守,太湖的主要泄水口曾一度关闭,致使太湖水位一再上涨,倒灌宜兴,加重当地灾情。


  太湖流域管理局提供给新京报记者的资料显示,现在不只是宜兴,而是太湖全流域都在和洪水作战。入梅以来,由于连续降雨,太湖及河网水位快速上 涨。7月2日15时,太湖水位超过4.5米。太湖发生流域性大洪水;7月3日18时,太湖水位达到4.65米,这也是1999年大水后,16年来流域第一 次发生超标准洪水。7月11日8时,太湖水位为4.82米,高于防洪控制水位1.42米,位列1954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二位。


  太湖流域管理局提供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此次流域性特大洪水已造成太湖流域苏南及浙江杭嘉湖等地共计30个县市,178个乡镇,73.72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75.28亿元。


  那么,太湖防洪体系究竟如何调度呢?一位防汛专家介绍,根据1999年国家防总公开的《太湖流域洪水调度方案》,当太湖发生设计标准以内洪水 时,确保环湖大堤安全;遇超标准洪水时要采取应急措施,重点保护上海、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杭州、嘉兴、湖州等城市以及其他重要城镇和重要设施的安 全。


  上述防汛专家介绍,在这份方案的基础上,2009年起,太湖流域防总统筹流域防洪与供水需要,组织流域内江苏、浙江、上海两省一市,编制完成 《太湖流域洪水与水量调度方案》。2011年8月,国家防总正式批复该方案,成为我国第一个洪水与水量相结合的流域性综合调度方案。


  宜兴市一位官员告诉新京报记者,为了应对今年超标准洪水,太湖流域管理局组织太湖流域的苏、浙、沪两省一市一起,曾就泄洪事宜两次会商,达成《太湖流域2016年超标准洪水应对方案》。7月7日,国家防总正式批复了该方案。


  根据这份方案,在太湖现有太浦河、望虞河、沿长江和杭州湾闸(泵)等水利工程全力排水的基础上,再调度苏、浙、沪多个水利工程参与分泄洪水。


  “这是专门针对太湖灾情的特事特办。”这位官员说。


  据媒体报道,7月8日,国家防总召开太湖流域防汛紧急会议,宣布启动国家防总太湖防汛Ⅱ级应急响应和实施《太湖流域2016年超标准洪水应对方 案》。8日至9日,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陈雷带队在江苏、浙江检查指导太湖流域防汛抗洪工作,督促落实太湖流域防汛紧急会议精神,推动做好太湖流 域超标准洪水应对工作。


  从7日一早开始,太湖增开多个闸口泄洪,宜兴的水位开始明显回落。


  宜兴的梦想


  7月9日,徐秀珍不顾儿子媳妇的阻拦,跳入浑浊的水中。她想到一楼的家中看看。随着连日的抢排,小区积水已经降下一半,但仍没至膝盖。


  “房子几乎每年都要进水”,徐秀珍说,宜兴每年汛期降雨量都不小。她说自己记得清楚,去年家中一共进了5次水。


  宜兴市排水公司总经理沈敏介绍,为了解决城市内涝和排水的问题,宜兴市近年来投入巨资,打造了一个长达150公里的骨干排水网络。如果1小时降雨30毫米,可保证半小时内排干,城区不积水。


  这位排水负责人坦承,除了城市的降雨量,宜兴的排涝能力还受城市上游来水、太湖水位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因此,单靠一个排水公司,无法根本解决宜兴的城市内涝。


  宜兴内涝之后,排水部门出动了100多台机泵设备,紧急抢排。连日来,新京报记者在龙泽苑、岳堤南苑、东山一村等多个小区看见,最初这样的抢排 措施,更像一个安抚式的举动。以东山一村为例,该小区原来的排水走向是浮溪河,然后汇入西氿(在宜兴,氿与九同音,意指比河大比湖小的水面),最后排向太 湖,但由于浮溪河与西氿已是水平,积水抢排进入浮溪河后,无处可去,只能回灌至小区内,抢排接近于无用功。


  沈敏介绍,前几年,宜兴市曾欲仿照兄弟城市建设“防洪大包围”,即在城镇周围建一圈防水堤坝。但一番论证后,专家认为行不通。宜兴是行洪通道,“大包围”会影响上游洪水进入太湖,也会危及宜兴自身。


  太湖流域管理局防办副主任伍永年曾到宜兴调研,对宜兴的苦恼多有理解。他在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提及宜兴“防汛左右为难”的尴尬现实。


  他说,宜兴“大包围”建不了,若换个方式,以河道为分隔,多建几个“小包围”,则老城区临河挨湖的房子不少要拆迁,成本又过高。


  宜兴一位官员说,从目前情况看,单靠宜兴人自己,现状一时半会儿还很难改变。


  这位官员说,宜兴在远期规划中,仍提出了要按照百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建造城市的梦想。冀望通过太湖流域新一轮防洪规划的实施,实现这一目标。


  按照太湖新一轮的防洪规划,国家将在宜兴上游建设新孟河通江工程,这将使得宜兴上游洪水北排长江的能力加强;下游将建设吴淞江分洪工程等,提高太湖泄洪的能力。届时,宜兴人的洪涝之苦有望一去不复返。


  7月11日,东山一村小区内的积水排干殆尽,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类似干涸鱼塘的腥味。


  徐秀珍已经回到一楼收拾,屋内的墙上、地板上、柜子上、床上全是泥,老人接水一一清洗。


  问及最大的愿望,这位一辈子都在“跟水斗争”的老人大声说:“明年家中不要再进水!”



责任编辑:王浩成





文章关键词:
太湖

我要反馈
保存网页
新京报


If you have any requirements, please contact webmaster。(如果有什么要求,请联系站长)





QQ:154298438
QQ:417480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