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homepage(回首页)
Upload pictures (上传图片)
Write articles (发文字帖)

The author:(作者)
published in(发表于) 2016/11/26 7:03:03
卡斯特罗逝世:“为古巴自由而战,决不反悔”

卡斯特罗逝世:“为古巴自由而战,决不反悔”

  据新华社哈瓦那11月26日电,古巴领导人劳尔•卡斯特罗25日晚发表全国电视讲话时宣布,古巴革命领袖菲德尔•卡斯特罗逝世,享年90岁。菲德尔•卡斯特罗的遗体将遵循其生前意愿火化。


  1926年8月13日,菲德尔•卡斯特罗出生于一个种植园主家庭。1959年,30岁出头的卡斯特罗领导的起义军推翻了巴蒂斯塔的亲美独裁政权,建立革命政府,取得了古巴革命的胜利,并带领古巴克服美国经济封锁造成的困难。


  卡斯特罗不仅是古巴的传奇,也是无数世界青年的偶像。



 


  告别演说:我终将离去 但理想不朽


  2016年当地时间4月19日下午,古巴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哈瓦那会议宫闭幕。许久未露面的菲德尔•卡斯特罗出现,依然受到世界各地媒体追捧。


  闭幕式开始前,人们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登上主席台。全场起立,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台下上千名代表齐声欢呼:“菲德尔!菲德尔!”


  卡斯特罗身穿标志性蓝色运动外套,里面是一件颜色相近的花格子衬衫,坐到了主席台正中位置。他的弟弟、刚刚连任古共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的劳尔•卡斯特罗穿着西装,但没有系领带,坐在哥哥的左侧。


  古巴国家电视台转播镜头中,不止一名代表留下了激动的泪水。


  稍后,菲德尔•卡斯特罗戴上眼镜,打开讲稿,发表讲话。过去,他曾在这里无数次发表数小时滔滔不绝的演说。而这一次,却有着浓浓的“告别演说”意味。


  “我很快就要年满90岁。很快,我就会像其他所有人一样。我们所有人都会面临那一刻。”老人的声音有些嘶哑,偶尔有些颤抖,但依旧强劲有力。


  “但是,古巴共产主义者们的理想信念会保持不变,继续在这个星球上证明,如果人们努力且有尊严地工作,就能够生产出人类需要的物质和文化产品,”菲德尔•卡斯特罗说,“我们需要为此继续不停奋斗。”


  “或许,这将是我最后一次在这个会场发言,”菲德尔•卡斯特罗说,“我们必须告诉拉丁美洲和全世界的兄弟们,古巴人民将会取得胜利。”


  2016年8月13日是古巴革命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90岁的生日。这一天,他再次出现在公众面前,依旧留着标志性的胡子,只是早已不如当年那般乌黑浓密。


  “我不准备刮掉胡子,因为我习惯用我的胡须向我的国家传递信息。当我们履行建立完善政府的诺言时,我将刮掉胡子。”在一次访谈中卡斯特罗如是说。


  1959年,30岁出头的卡斯特罗领导的起义军推翻了巴蒂斯塔的亲美独裁政权,建立革命政府,取得了古巴革命的胜利,将古巴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而他也因此成为一些国家的眼中钉。


  据古巴安全部门统计,卡斯特罗被计划暗杀达638次之多,居各国领袖之首。卡斯特罗曾幽默地说:今天我还活着,这完全是由于美国中情局的过错。


  2006年7月,因肠胃出血接受手术,他把权力暂时移交给劳尔•卡斯特罗,并于2008年2月正式退居二线。


  不再担任公职的他依然深受爱戴。


  退休后,菲德尔•卡斯特罗很少在公开场合露面。即便现身,也很少穿着标志性的军装,而是改为一身运动服,在哈瓦那的家中会晤客人,或参加一些公益活动。他还不时撰写专栏文章,就国内外问题发表看法。


  路透社说,尽管菲德尔•卡斯特罗的影响力随着他的退休和劳尔•卡斯特罗启动市场经济式的改革而渐渐衰退,但他在许多古巴人、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中依然有着道义上的权威。


  “古巴人民是菲德尔的追随者,他是一股力量,依然有着许多权力,”古共党员弗朗西斯科•罗德里格斯告诉美联社记者。在他看来,菲德尔•卡斯特罗不再担任公职后,更容易得到人民的热爱。“他的想法总是条理分明,这让他成为一位高尚的人。”



 

(卡斯特罗发表告别讲话。)


  曾想当一名新闻记者


  菲德尔•亚历杭德罗•卡斯特罗•鲁斯(Fidel Alejandro Castro Ruz)1926年8月13日生于古巴东方省比兰镇一个富有的庄园主家庭。父亲安赫尔•卡斯特罗原是西班牙军人,定居古巴后,以种植甘蔗起家,成为当地有名的种植园主。


  卡斯特罗自幼胸怀大志,富有反抗精神,革命的第一个对象就是自己的家庭。他反对父亲虐待雇农,为此多次与父亲争吵,13岁时曾组织蔗糖工人进行反抗自己父亲的罢工。


  青少年时代的卡斯特罗阅读了大量英雄人物传记和著作,古巴民族独立先驱者何塞•马蒂、拉丁美洲的解放者玻利瓦尔和圣马丁,都是他心目中最崇拜并引以为榜样的英雄人物。


  1945年考入哈瓦那大学法律系。当时正值拉美民族运动风起云涌,他积极投身于反对亲美独裁政权的爱国学生运动,成为哈大风云人物。行动遭古巴海军阻挠后,卡斯特罗奋身跳入大海,游过鲨鱼出没的海域,回到古巴。


  1952年巴蒂斯塔发动军事政变,加紧独裁统治,堵塞了民主道路。1953年7月26日,26岁的卡斯特罗率134名爱国青年攻打圣地亚哥的蒙卡达兵营,旨在夺取武器,在全国掀起反对巴蒂斯塔独裁政权武装斗争,即揭开了古巴武装斗争的序幕。


  由于双方力量悬殊,起义失败,大部分青年起义者惨遭杀害。卡斯特罗兄弟等人幸免于死,被捕入狱。在法庭上,慷慨陈词,发表著名的自我辩护词《历史将宣判我无罪》(La Historia me Absolverá)。


  1956年11月24日深夜,在隆冬的绵绵细雨中,一艘名为“格拉玛”号的游艇,悄然滑出墨西哥的图斯潘港。船中载着年轻的卡斯特罗以及其率领的81名战友。


  “格拉玛”号在奥连特省登陆时,立即遭到政府军袭击。远征战士大部分伤亡,卡斯特罗等12名幸存者进入山区开展游击战争。


  1959年元旦,巴蒂斯塔逃往国外,起义军在万民欢呼中进入首都哈瓦那,全城市民上街,争睹这位解放祖国的年轻英雄。卡斯特罗出任临时革命政府总理(后改称部长会议主席)和革命武装力量总司令。


  卡斯特罗因革命经历成为无数青年的偶像,但他说,自己曾想当一名新闻记者。


  不过,“退休”之后,2007年起,卡斯特罗重新开始了他的“记者生涯”。在身体衰弱的情况下,卡斯特罗改用纸和笔来输出他的革命,陆续发表一百多篇文章,主题大多是针对古巴时政,还有反恐、经济、生态、能源、革命的国际议题,而且跟西方主流观点有所不同。


  而卡斯特罗也是一个专业的采访对象。


  有个长驻古巴的记者回忆,每次卡斯特罗演讲完之后,外媒记者总是一拥而上地想要采访卡斯特罗。尤其是女记者,抢得比男记者还要来得凶。每个国家领导人面对媒体的态度都不相同,但是卡斯特罗的风格很简单,那就是亲切。


  不过,在一些媒体出版物中,卡斯特罗在许多国家只留下了古巴独裁者的形象。


  以记者为志的卡斯特罗,他领导下的古巴却是世界上信息最不发达的地方。以网络为例,古巴是目前全世界网络普及率最低的国家,连5%都不到。


  革命期间,卡斯特罗曾在法庭上写了《历史将宣判我无罪》一文,“不错,我们是为古巴的自由而战斗,我们决不为此而反悔。”


  如今,古巴政府也面临了信息自由的冲击,就像1958年卡斯特罗当初冲击古巴一样。



 

(1995年12月1日,在为期九天的中国之行中,菲德尔·卡斯特罗走在八达岭长城上。)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古巴是第一个和新中国建交的拉美国家。卡斯特罗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和中国几代领导人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2008年3月,《卡斯特罗访谈传记:我的一生》中文版出版,在序言《致中国人民》中,卡斯特罗写道:“革命使两国人民结成兄弟,肩并肩为社会主义而斗争。”


  古巴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拉美国家。1960年9月28日,中古两国宣布正式建交。1995年,作为古共第一书记的卡斯特罗第一次访华。这次访问持续了8天之久,其间他参观了北京、西安、上海、深圳、广州等5座城市。当卡翁到达上海时,许多百姓自发来到街上夹道欢迎这位远方的客人,想亲眼目睹这位拉美硬汉的风采,这样的场景让他很是感动。


  1999年,飓风“艾琳”肆虐古巴,致使首都哈瓦那的电力供应大规模、长时间中断。刘玉琴回忆,那次风灾过后没多久,卡斯特罗就来到了中国大使馆,询问受灾情况。当得知使馆已经断电26个多小时后,卡翁一言未发。可令人没想到的是,几天后,古方政府就给中国大使馆送来了一架发电机。


  “上世纪90年代古巴的经济特别困难,然而在这样的条件下,卡斯特罗作为古巴最高领导人,还想着中国使馆的工作人员,想给我们提供好一点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现在想起来都还挺感动的,”刘玉琴回忆道,“直到现在,这台发电机还放在中国大使馆,偶尔还能派上用场,成了一个时代的见证。”


  现在能查到的新华社刊发过的第一篇有关卡斯特罗兄弟谈及中国关系的公开稿件,就是1959年2月19日菲德尔•卡斯特罗有关古巴出口的表态。针对当时美国要减少进口古巴糖的威胁,菲德尔针锋相对说:“我们应该把糖卖给需要购买的人。如果俄国人需要糖,我们就卖给他们。如果中国需要糖,我们可以把糖卖给中国。”


  当时卡斯特罗兄弟刚推翻巴蒂斯塔政权不久,中古两国还未正式建交,但共处社会主义阵营的中古关系开始升温。


  随后的1959年7月,劳尔•卡斯特罗接见了到访哈瓦那的中国新闻工作者代表团,劳尔说,“毛泽东是拉丁美洲青年最崇敬的人物之一”。


  曾有报道说,菲德尔在50年代丛林游击战中,就仔细读过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他还要求司令部把毛泽东有关游击战和人民战争的著作印成小册子,下发到部队,让战士们学习,这些小册子被称为“来自中国的食量”。


  但据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陈锦华回忆,他曾在陪同菲德尔访华时向他询问过此事,菲德尔说,打游击战时未读过毛主席的著作,因为西班牙文正式印刷的毛泽东著作是在古巴革命胜利后。他随即也幽默表示,如果当时能看到毛主席著作,古巴革命胜利可能还会早些。


(据新华网、中新网、环球网等媒体综合报道)


作者:张亚利


编辑:王晓


来源:《聚焦人物》


(责任编辑:杨磊 UN873)
2016-11-26 15:15:46
搜狐网


If you have any requirements, please contact webmaster。(如果有什么要求,请联系站长)





QQ:154298438
QQ:417480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