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homepage(回首页)
Upload pictures (上传图片)
Write articles (发文字帖)

The author:(作者)delv
published in(发表于) 9/20/2019 8:48:11 AM
中东油霸被腰斩,中国为啥不慌?底气就在这!

刚刚过去的中秋假期,咱们中国人团团圆圆在家吃月饼、看晚会,但国际上可是一点都不太平。这不,就在上周六(14日),沙特阿美石油公司旗下一座石油加工设施和一个油田遭无人机袭击,燃起了熊熊大火。

沙特能源部长表示,这次袭击直接打掉了该国一半的石油产能,将影响每天近570万桶原油的产量。媒体形容这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供应突然中断,规模超过了1990年8月萨达姆入侵科威特时的水平。

事后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应声上涨,美国甚至打算动用“祖传”的储备原油抗衡油价冲击。一时间,“最大黑天鹅”、“赶紧加满油”等等留言在微博和朋友圈都刷屏了。

▲ 美国能源部发言人海尼斯表示,特朗普政府已经准备好动用美国紧急原油储备。

不过,也有一些国内网友觉得这事没那么简单:

众所周知,石油是工业的血液。

新中国以工业立国,如今我们是全球第一大石油消耗国,但石油定价权却不在我们手中。作为能源稀缺的国家,我们70%的石油依赖进口,国内的战略储备不足90天(美国248天,日本150天),所以国际上总有人想用这个问题卡我们的脖子。

最近两年,委内瑞拉、伊朗都不太平,现在沙特又被袭击了,而它恰恰是我们的第二大石油进口国,每年大约有13%-14%的石油从这里来,与排名第一的俄罗斯相差无几。这些产油国接连出事,也难怪网友质疑背后有人搞鬼,担心会不会影响我们的国家安全。

不过我要说的是,大家真的不必太过担心。实际上它对中国的国家安全没有那么大影响 :

一、“深藏不露”的中国石油

先说个比较有意思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中国的石油储量在世界上大概排第13名上下。但要论石油产量的话,我们也算是个产油大户。中国不是二战的日本德国,自身国土不产油,再怎么节约石油也是用一点少一点。兔子要是放在中东和各路的油霸们相比,产油量能进前三甲,仅次于狗大户和傻大木,连伊朗的产量也没我们高。

要知道产油量有时比储油量更重要。中东之所以有那么多土豪,不仅仅因为它的石油储量冠绝全球,更是因为这里的浅层石油非常多,开采成本非常低,特别是沙特这种国家,基本上是往地上戳根管子就能滋出油来。

与之相反的是加拿大,这个国家已探明石油储量虽然仅次于沙特和委内瑞拉。但非常大一部分是以油砂形式存在,属于非常规油气,不存在任何“井喷”的可能。开采起来耗费人力和财力,成本很大。除非到了“不惜一切代价”的时候,否则不会开采。

我们的情况和加拿大比较类似。

正如前工信部长李毅中所说,“我国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其实并不贫乏,只是地质条件相对复杂,需要更多的科技创新和投资支撑。”

▲ 李毅中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作为世界上国土面积第三的国家,中国坐拥世界第一大已探明页岩气资源和第三大已探明页岩油资源。我们在2005年就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页岩油生产国,拥有世界最大的页岩油提炼厂。

2018年中国石油新增探明储量超过9亿吨,包括:天然气新增约6999亿立方米,超过300亿立方米的大型天然气田5个,超过亿吨石油当量的大型油气田5个。也就是说,中国每年消耗的原油总量,还不如新增探明的多,更不要说这么多年累积的探明量和储备量。

除了陆地之外,我们的海上资源也十分丰富。

整个南海盆地群石油地质资源量约在230-300亿吨之间,天然气总地质资源量约为16万亿立方米,占我国油气总资源量的1/3,其中70%蕴藏于153.7万平方公里的深海区域。南海可燃冰储量更是世界第一,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总量的两倍,可供开采3000年,是国际公认的石油、天然气替代能源。

多年来,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都先后投入巨资,一直在努力钻研可燃冰的合成开采转化问题,希望取得突破,但科研工作屡屡被受挫。而中国是后来才介入可燃冰探索和开采研究的工作,可以说是这个行业的小学生。但中国人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吃苦耐劳精神,很快走在了可燃冰研究的前列,无疑是给那些居心不良的人当头一棒。

尽管如此,但还是有不少人担心:就算中国有如此丰富的石油资源,但是紧急时刻无法立即开采,万一战争来了怎么办?毕竟五角大楼里曾经流传过一句话:“就算中国GDP世界第一又怎样?只要切断中国的能源线就能让其彻底瘫痪”。尤其现在鹰派当道,美国人会不会狗急跳墙真的切断中国的海上石油运输线,迫使中国的经济和军事彻底瘫痪?

我想说,这种状况根本不可能发生,顶多只是口嗨一下而已。

二、鸡蛋不会放在同一篮子里

中国一直非常重视石油进口多元化,我们每年总共从44个国家进口原油,其中中东地区9个、非洲地区14个、北里海地区3个、南美洲地区5个。

随着中缅原油管道建成,中国的东北(中俄原油管道)、西北(中亚天然气管道)、西南陆上(中缅油气管道)和海上(马六甲海峡的海上通道)四大油气进口通道的战略格局已初步成型,缓解了中国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程度,降低海上进口原油的风险。

另外,从2017年开始,我国就减少了沙特石油的进口,开始购买更多俄罗斯石油。当时之所以青睐俄罗斯,主要考虑俄罗斯的石油贸易将放弃以美元计价,有利于我们的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现在看来对我们的能源安全也大有助益,毕竟没人敢用无人机炸毛熊的油库。

当然,我们也可以假设一种极端状况发生:就是对手拿出了逆天的本事,完全切断了中国四个方向的能源通道,中国的石油储备又不够用。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会不会屈服呢?

答案是不会。

三、和平时期才缺油,战争时期反而不缺

如果中国的能源通道都被封锁了,那也就意味着战争爆发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动用一切手段,首先就是战略石油储备。

不要小看我国的石油储备,这项制度虽然起步较晚,但是速度非常快。从2003正式提上日程开始,中国用十多年的时间,已经建成了舟山、舟山扩建、镇海、大连、黄岛、独山子、兰州、天津及黄岛9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

而且我们的运气很好,两次储备都赶上了低价抄底。第一期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建成时,恰逢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油价下跌。

当第二期国家石油储备基地陆续建成之际,又正好赶上2015世界经济放缓,国际油价从100美元/桶降至30美元/桶。当时我们对11大类基础原料的进口量大幅增加,其中石油(原油)进口增加8.8%,但进口金额反而下降了,据说省了2800亿美元,甚至一度传出接近满仓的消息。

到2020年左右,我们的储备原油将达到8500万吨左右。用不到20年的时间,中国将会成为世界上第二大战略石油储备国,仅次于美国。考虑到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这个储量已经不小了。

退一万步讲,就算90天石油储备不够用,中国也不会束手就擒。

要知道,作为世界工厂,我们每年进口的石油有很大一部分并不是花在私家车上,而是用于工业生产。有人说中国虽然不出口原油,但从广义上,也在输出石油。这话不假,因为我们出口的工业品里面,包含大量石化合成的产品。

中国出口轮胎,里面的合成橡胶是石油;中国出口玩具,里面的聚乙烯是石油;中国出口服装,里面的化纤是石油;

中国出口化肥,里面的石化合成氨要用石油;
......

一旦战争爆发,所有商业用油都将集中用于国防,满大街能跑的可能只有电动车和自行车,公交上人不坐满都不发车,货运靠统一规划,能用铁路的就用铁路,能用水路的尽量用水路。

由于能源物资都是政府统一管控,因此不会存在战争时期囤积居奇的情况,战时供给只要够用就行,不像和平时期卖商业产品还要讲究那么多,这样也能节省出大量石油,这就是我们保卫国家安全的最大底气。

那么,话说到这里,是不是就代表我们可以高枕无忧,放心赚小钱钱了?

当然不是。

有个问题必须要说明一下,就是我们“不怕石油危机,但也不愿石油危机”。

目前为止,全世界最先进的石油开采、提炼和加工等技术都在欧美发达国家手中。国内的很多炼化厂都是针对中东那种轻质油设计的。俄罗斯和我国生产的石油要么含硫量高,要么就是油水混合物,分离、提炼需要极大的改造成本和时间成本。

由于石油价格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油价上涨可不只是私家车车主倒霉,大量的民生用品都会连带着涨价,国家的经济发展也会被打乱,比如:

●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曾令油价上涨近三倍,美、日等主要经济体增速下降超过10%;

●第二次两伊战争期间,全球产量骤减引发油价暴涨近三倍;

●伊拉克受国际社会制裁,导致原油供应中断,全球GDP增速次年下跌2%;

▲ 石油危机期间,汽车用马拉。

可以说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真正赶上过一次石油危机的“考验”。五次中东战争都发生在改革开放前,对我们没啥影响;两伊战争期间,中国自己就是石油出口国,也没啥影响;两次伊拉克战争,油价波动时间都不长,且中国进口石油的比例还低,几乎没有影响。

随着中国经济对石油的依赖度越来越大,油价大幅波动固然不会动摇我们的国家安全,但势必会对经济发展造成冲击。要想防患于未然,中国就必须加大石油开采和提炼的研发投入,只有通过先进技术将石油生产成本降低,中国才能真正立于不败之地。




If you have any requirements, please contact webmaster。(如果有什么要求,请联系站长)




QQ:154298438
QQ:417480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