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homepage(回首页)
Upload pictures (上传图片)
Write articles (发文字帖)

The author:(作者)delv
published in(发表于) 10/10/2019 8:56:11 AM
手撕鬼子,裤裆藏雷...为什么有些导演拍不好主旋律影片?

今年的国庆,除了有豪华阵容的大阅兵,还有好几部让人期待的大片组队上映。

如果按照主题划分,这几部大片是名副其实的“主旋律电影”。

以前,有不少人觉得主旋律电影不好拍,拍出来也不讨喜。几年前,只要一听到“主旋律”,大家就容易联想到“假大空”,让人忍不住要关电视。

但是从目前的票房来看,国庆这几部主旋律不仅票房表现不错,口碑也很好。

《我和我的祖国》上映5天,票房已经突破15亿了,我在影院看的时候,看见不少观众感动的在抹眼泪,许多场次里,电影播完还会有观众自发站起来鼓掌。

《中国机长》的票房也过10亿了,大家都在说虽然还是有一点瑕疵,但是瑕不掩瑜,故事讲述得很完整,也能打动人心。只有此前一直被看好的《攀登者》表现一般。

国庆这几部片子的票房已经证明了,观众不是不喜欢主旋律,是不喜欢不好看的电影,只要拍得好看了,观众都买账。

主旋律电影此前大家不喜欢,问题不是出在观众身上,而是出在导演和编剧身上。

其实,以前的主旋律艺术作品,做得是很不错的。

1946年,解放军在河间府演了场《白毛女》给战士们看,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陈强,演到污辱喜儿、还将其卖去妓院时,台下突然传来一声枪响。

原来,是一个战士看得太入戏,实在气不过,想要开枪杀“黄世仁”,幸好最后没伤到人。

因为出过这种事,以至于后来解放军得专门下令,看《白毛女》时,必须收缴战士的武器,以免误伤“黄世仁”。

这个故事之所以如此打动人,就是因为它深刻反映了那个时代中国的现实。

民国时,土地兼并极其严重,地主抢走穷人的地,霸占他们的妻女,是再普遍不过的事情了。

淮海战役中,解放军俘虏了2451名国民党144师的士兵,经过统计,在这些战士中,母亲、姐妹、妻子被地主霸占的,就多达850人。

在创作《白毛女》之前,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编剧,专门采访了100多位农民和士兵,听他们讲自己的经历。

剧中,穷困的杨白劳送女儿的新年礼物,只能买得起一根红头绳,黄世仁的“阎王债”、“打指模”等剧情,全是农村的真人真事。

所以当这些战士在舞台上,看到喜儿的故事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自己的亲人,看到剧中喜儿的初恋大春,他们就想到了被地主绑来当壮丁,以很低的价格卖给了国军当炮灰的自己。

他们感同身受,自然就被故事吸引。

1948年,当时号称国民党“海上长城”的重庆号巡洋舰官兵,看了一场《白毛女》的巡演,舰长邓兆祥和水兵们看得潸然泪下,就派人给解放军带话说:

“我们活了这么多年,只有你们演出了中国的现实,我们跟共产党走”。

1949年2月,重庆号起义,与国民党空军展开激烈战斗,掩护解放军渡江。

1948年,共产党在长春收编了国民党60军,在国民党手里,这支部队抽鸦片成风、抢老百姓粮食、战斗力差,是出了名的“60熊”。

为了教育他们,政委组织他们看《白毛女》,做思想教育。看完后,不少士兵当场就下定决心要戒鸦片。

3年之后,同样的部队,同样的人马,就是从国军60军变成了解放军50军,“60熊”就在朝鲜战场暴打英美联军,成了最先打进汉城的英雄部队,被称为“五十凶”。

一部《白毛女》,威力胜过十万兵。

在上个世纪6、70年代,无论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还是抗日战争,都过去没多久,很多导演编辑自己或者家人就是这些历史事件的亲历者,他们创作出来的作品,都紧紧把握住了时代的节奏。

《我的祖国》开头用“一条大河波浪宽”,而不是“黄河”,是因为作者发现,来自天南海北的志愿军战士,回忆家乡时,都提起过家乡的河。

如果歌词是黄河,那么只有黄河边上的人才有共鸣了。

可是,如果是一条河,这就是每一个人记忆力都有的,战士们听着听着,自然就会想到自己老家的大河,再配上后面“我家就在岸上住”、“豺狼来了有猎枪”,谁都能明白这歌的意思就是有国才有家,去朝鲜打仗,就是在保卫家乡。

《红灯记》里面有句经典台词“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很容易让长辈们想起,自己当初为了养家,小小年纪就外出打工的经历。

这话一出,英勇无畏的地下党李玉和,马上多了几分邻家大哥的亲切感。这句话本身,也被一直沿用到今天。

还有《地道战》、《地雷战》、《英雄儿女》等等,那个时代的老电影,虽然特效不够好,画质也很粗糙,但是把那个时代的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

其中不少经典台词,到了现在还在被人津津乐道,比如《英雄儿女》里面王成那句“为了胜利,向我开炮,向我开炮!”

主旋律的艺术作品开始变味,是从导演和编剧脱离了历史,也脱离了时代开始的。

几年前的一部抗战电视剧《战旗》中有过这么一个雷人的情节:

男主角带着一行人冲日本兵的碉堡,面对日本兵的枪林弹雨,男主急中生智,扛起一床洒了水的棉被,二话不说就往前冲。所过之处,子弹被棉被纷纷弹开。

这些年这种让观众看得啼笑皆非的神剧还不少。

比如有部剧里,八路军有个奇才研究出了包子手雷,能吃还能用,咬一口包子以后随手一丢,只见包子所到之处,一声巨响,炸了一片。

还有什么子弹一来,一个“战术后仰”就躲过了。

站的角度打不着敌人,只要手腕一抖,就能让子弹拐弯。

在这些神剧的世界观里,牛顿能气得从棺材里一蹦三尺高。

除了不能相信物理学,你也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比如这位:“你以为我是小孩吗?老子今年二十八了!”

还有那出经典的“裤裆藏雷”,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这种剧多了,抗日剧都快成了一个贬义词,只要观众一看到,就觉得出烂片的概率高。

其实,这是因为导演和编辑在拍之前,自己就没有搞懂那段历史,他们既不懂八路军是怎么战斗的,也不懂解放军为什么会那么得人心,所以只能用一些天马行空的东西填进作品里。

比如,很多抗日剧的编剧总会把国共双方的关系,简单地理解成大家都是自己人,只是“政见不同”罢了。

这种“大家都是自己人”的说法非常普遍,无论是《集结号》这种大制作,还是普通战争片,几乎都是这么宣传的。

再加上那几年里,公知们在网上风头正劲,我们社会里还存在很多问题,使得不少人都很怀疑:当初革命对不对?我们的道路是不是错了?

以至于看到纪念长征的活动,还有人跑去知乎上说:“这是自己人打自己人,没什么可炫耀的!”

其实,这话要是放在长征年代,国共双方听了都会打人——谁跟你是自己人?

首先,国共双方的部队,从组织架构上就是完全不一样的。

国民党的部队没有人用了,是去村里抓壮丁,用铁链把人锁着抓过来,和封建时代的军队没有什么两样,可能还要更差一点。

兵以义动,道义先行,人家本来就是被抓来的,当然不会傻乎乎地为了国民政府把自己的命搭上,关键时刻能跑路就跑路,军队纪律差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而红军这边就完全不一样。

2004年的时候,新华社和北京青年报采访了76位老红军,问到当年为何要参加红军时,大家异口同声回答:为了吃饱饭。

而他们参加红军后发现,红军这里不仅不克扣军饷,军官还和士兵在一口锅吃饭。

当时中国的文盲率在80%以上,很多人一辈子大字都不认识几个,但是参加红军之后,还有人教你认字。

最近俄罗斯放出来的纪录片《中国的重生》里,也有当时教战士们认字,让战士们背着识字板行军,给他们做素质教育的细节。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不虐待俘虏”

甚至,只有当时大学生才能玩的篮球,在军队里也有人教你打。

打仗之前还有“军事民主会”,让大家都来参谋仗要怎么打。

你愿意上进,红军会给机会;在有些村子里,这些识字教育还是强制的,就算你想偷懒,红军也要拉着你上进。

在那个时代的中国,穷人在地主、乡绅的眼里,和猪狗无异;刚建国时,全中国的平均寿命不足35岁,大多数人会因为饥荒、战乱、疾病等种种原因早早死去,一辈子能活着就已经竭尽全力了。

在红军这里,穷人们是头一次被人当做平等的人看待。

图:贺龙元帅和红三军篮球队的合影

以前,许多农民劳作一辈子,都未必去过比县城更远的地方。

以前,这些农民心中的“革命”,或许只是求一碗饱饭、少给地主交点租。

可走了数千里外他们发现,中国还有无数和自己一样的同胞正在受苦,正让队伍越走越壮大。

当数亿同胞的苦难摆在眼前,无数老百姓对自己热切拥戴,这些战士自然会从只求温饱的农民,变成勇敢自信的坚定革命者。

以前,很多自诩精英的公知,认为解放军胜过国军,只是一群无知的农民被人煽动,靠人数优势夺取的天下罢了。

但其实,解放军胜过国军,是一个武器落后,但具有现代组织架构的军队,打一个虽然武器先进,却只有古代封建社会组织架构的军队,就像纪律严明的戚家军打倭寇一样,谁输谁赢不问可知。

国共双方一个代表当时的地主乡绅阶级的利益,一个代表中国广大农民的利益,国共双方的关系,当然也就不可能仅仅是“政见不同”,而是你死我活的。

解放战争不仅是内战,更是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后来的不少导演们,对这段历史没有深入研究,自己成名之后也犯了和当初国民政府一样的错误,瞧不起人民,总觉得人民群众没有学问,素质低下,当然就拍不出深入人心的作品。

直到现在,中国的主旋律才又有了一点回暖的迹象。

2017年,一部《战狼2》一举拿下56.8亿元票房,创下了中国电影票房的纪录。

《战狼2》的成功原因和当年的《白毛女》一样:他们都把握到了这个时代中国人的脉搏。

从故事本身看,《战狼2》其实是个很套路化的片子,美国人拍这个类型的片子已经非常拿手了。

强烈的个人英雄主义、激烈的打斗、刺激的枪战场面、几人小队拯救世界的模式,这些元素很多好莱坞大片都有。

唯一不同的是,好莱坞的英雄永远都是白人男性,亚裔只能当陪衬。

而中国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大家吃得好了穿得好了,自信也有了,唯独是国际话语权上一直处于劣势,精神上一直得不到满足。

在这样的环境里,观众是打心底想看中国的英雄在银幕上大显神威。

以往,中国拍的片子不是讲当年的民族沉沦、受欺负的历史,就是自己揭露自己的阴暗面给人看博取国际社会认同。

以至于爱挑刺的外媒都说:“中国人的宣传,怎么总打悲情牌?说得像全世界都欺负过自己一样?”

不得不承认,这些酸话有一定的道理。

悲情的东西不是不好,而是这些东西太多了,让人看得压抑,尤其是跟中国当今的飞速发展的社会现实比,这些苦情内容脱离现实。

我们明明已经在现实里斗天斗地斗美国了,为什么到了电影里就处处受气呢?
图:文章标题是“总觉得自己是受害者,

中国社会将无法进步”

《战狼2》里面,当反派说:“你们劣等民族永远属于弱者”,主角却用行动坚定地回怼他:“那TM是以前”。

这就是现在的中国人最想看的精神。

《战狼2》的风气一开,新的主旋律潮流,“中国人当主角拯救世界”、“中国英雄自己的故事”,已经变得势不可挡。

现在内地电影总票房的前5名,4个都是这个类型的。

最近的几部电影更是如此,不管是《中国机长》还是《我和我的祖国》,选取的都是我们身边的故事,属于中国的英雄。

尤其是《我和我的祖国》的7个故事里,不少是观众们亲身经历过的,能让大家有很好的代入感。

当大家在银幕上看到看到女排夺冠时,一定会回想自己当初在电视机前,看女排夺冠时的激动;

看到香港回归时,就会想起小时候一家人亲眼目睹香港回归时的兴奋;

看到08奥运会时,自然会回忆起那场永生难忘的开幕式的精彩……

唯一一部口碑稍微差点的《攀登者》,也是因为香港导演李仁港犯了以前抗日神剧的老毛病:真实的为国争主权的大背景不谈,过多渲染儿女私情;真实的历史毛主席像没有放,反而自己发明历史等等……

不过,整体看来,这类正能量的电影,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和普通人息息相关的中国英雄,也必然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银幕上。

如果说对这类型电影有什么期待的话,我觉得是以前,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对美国有敌意的作品我们就不拍了。

但是现在,东风17都出来了,这也是中国第一次在常规武器上领先美国,这几年东亚的局势又要彻底变天了,什么时候把抗美援朝这场立国之战再拍出来呢?作为观众,我很想看。



If you have any requirements, please contact webmaster。(如果有什么要求,请联系站长)




QQ:154298438
QQ:417480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