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homepage(回首页)
Upload pictures (上传图片)
Write articles (发文字帖)

The author:(作者)一枝梅
published in(发表于) 2025/4/5 21:19:35
为什么没有人检讨是因为公有经济发展不足导致了消费不振?

原创 黄饮冰 黄饮冰

2025年03月25日 05:56 湖北

一、当前消费不振的直接原因分析

(一)资本方要财富创造的公平,不要财富分配的公平,形成了多数人和多数家庭收入不足性消费能力不足

商品生产不等于财富创造,不被消费的商品不是财富。

不被消费的商品不是财富,商品被消费才是财富。所以商品生产不等于财富创造。

前一段时间有文章说过一个观点,就是“要财富创造公平,不要财富分配公平”,这句话,看似有道理,因为这句话鼓励了财富创造的公平,能够激发财富创造的动力。但是,这句话的错误基点,就是将商品的生产当做了财富的生产,忘记了商品只有通过市场交易,才能变成财富。

其实,在人工智能兴起后,再谈“劳动创造价值”,已经很难被一些人接受了。因为在生产线上,人工智能越来越有取代人工的趋势,人在价值的创造上越来越弱势,所以“劳动创造价值”就越来越难以被很多人听进了。特别是资本阶层。因为资本阶层认为,掌握了资本,就掌握了人工智能,也就掌握了“财富的生产”。这是资本阶层只看到了事物的一个方面,而无视了事物的另一个方面。因为“创造价值”是一个方面,“实现价值”则是另一个方面。商品的价值不被交易,则商品的价值没有意义。所以人工智能有其进步的意义,也有毁灭人类本身的可能。

生产和消费,是一个不能断裂的循环链。人工智能的生产,不能靠人工智能去消费,资本阶层本身也消费不了。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的生产也就意味着将广大人民群众排除在消费之外,仅靠人工智能维持的生产,最终也只能因为消费崩溃而崩溃。

掌握生产的资本方,根本就没有考虑劳动者再分配的权力,导致广大劳动者收入普遍低廉,不足以维持超越基本生存的消费,这种消费能力不足是社会性的。

(二)“坑民”的消费环境,最大程度地挫伤了大众的消费信心,维持基础消费成为大众共识

其实我已经多次论述过了,目前经济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消费不振的问题。但这个消费不振的问题,是综合消费不振问题。综合消费不振的一个基本原因就是消费信心受挫,对现实充满着伤感,对未来充满着迷茫。

为什么说消费信心受挫呢?因为“消费即入坑”。这个就人人可以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去证明了,不需要我多说。随时“入坑”的消费环境,让消费者尽力不消费。当然,保证自身生存的消费是避免不了的,尽管这样的消费也随时“入坑”。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养老都是“坑”。“住”的“坑”已经暴雷。“行”的“坑”也在暴雷。最根本的食品安全都无法保障。这样的消费环境,怎么不会挫伤大众消费的积极性呢?


(三)产能实质上的过剩,产品大于消费

外向型经济原本是为外国人生产的,外国人不要,只好转向国内,国内消费不了。

经济的两个大循环,促进了中国经济规模和生产规模的急剧扩展。外向型经济的产品,是提供给世界消费的,特别是美国消费者。美国为什么要打贸易战?一个是政府财政枯竭的原因,一个是失去了工作岗位的消费者消费能力不足的原因。美国金融业发达,但美国的金融业与政府和民众无关,利益均归财团。这种经济模式有利于财团,而不利于国家和人民。所以美国梦想的是“废掉国债”和“制造业回流”。


外循环被阻断,只能转进内循环,这就超出了内循环消费能力。所以垮一批企业本属正常,但带来的连锁反应就是人民的消费能力更加被削弱。

跟风式的产业建设,雷同的产品生产,造成了产品过剩。

近期笔者对此有较深的感受。如乡村振兴中,和美乡村建设就呈现出浓厚的雷同性。全国到处都在邀请人们去看油菜花、赏樱花。茶叶是乡村振兴产业中很香的产业,山山种茶叶。我预计今年茶叶竞价会很惨烈。

(四)消费能力被提前预支

这个大家都知道,教育、医疗、房地产已经提前预支了大多数人和大多数家庭的消费能力。特别是房地产一通收割,大多数家庭已经预支了三代的消费能力。大多数善良的中国人,依然在坚持归还房代。所以大众对“贷款消费”产生了本能的畏惧和厌恶。

(五)相当一批人选择不婚不育,新生人口不足

经济的基本盘跟人口规模是有机联系的。人口萎缩带来的消费萎缩,是难以克服的。当然,选择不婚不育的人,多数人是迫于生活压力,导致其失去了性意识和性需求。当然也可能跟食物有关。

(六)多数人和多数家庭无力消费,少数人和少数家庭的消费能力依然强劲,但多是国外消费

实际上,在多数人和多数家庭无力消费的情况下,少数人和少数家庭的消费能力依然强劲。因为这些少数人和少数家庭掌握着多数的财富,但他们的消费是国外消费,对提振中国的消费能力毫无意义。


二、《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措施很得力,但根据以往的操作习惯,有些人会热衷于发放消费贷和推行私有化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总结一下,就是培植消费能力,改善消费环境,重建消费信心。这都是着力于国内大循环的。所以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有推动国内消费的作用,尽管这个作用力难以持续。因为这个方案成功的希望,寄托在提振广大人民群众的消费能力上。而真正提升广大人民群众收入的办法不强,路径不宽,也没有对民营经济在提振消费能力上应该发挥的作用提出要求,就是对提高其从业人的工资水平和参与再分配的具体落实提出硬性要求和办法。

对《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的效果我是有担心的,根据以往的操作模式,发放消费贷是最愿意被有关方面积极落实的,其它方面的落实都会在利益固化下淡化。因为消费不振难以提振,私有化就会再次泛起。

谁是“民”呢?中国历朝历代在“民”的问题上犯迷糊,因为世家豪强往往占据了“民”的位置。所谓的“民”,其实是拥有特殊利益的中间阶层。这个特殊利益阶层,是上食于官、下食于民的阶层。历代世家豪强都在反对“与民争利”,实际跟“民”没有丝毫关系。

在世家豪强的舆论把控下,他们被塑造成与“官”对称的“民”,而被他们收割的“韭菜”是“贱民”。今天的“民营经济”同样高举“民”的旗号,给他们打工的广大劳动者被推入了“贱民”地位,不然怎么会有“恶意讨薪”判例呢?谁要说“民营经济”是“人民经济”,民营企业主是不同意的。

三、消费不振,为什么没有人检讨是公有经济发展不足导致的?

我们现在搞的是什么经济模式呢?是市场经济。问题在于,我们在搞市场经济的时候,只看到了市场经济的优势,没有看到市场经济的劣势。经济危机就是市场经济不可回避的劣势。放眼世界看,目前的经济危机是世界性的。目前应对经济危机有一个世界性的通病,就是经济问题政治化。贸易战,推动局部战争,都是经济问题政治化的表现。而在中国,经济问题政治化,就是“鼓吹私有化”。“鼓吹私有化”明显违背“两个毫不动摇”,但总能沉渣泛起,无非是资本购买舆论而已。

我多次说过,美国政府面临的局面就是“过度私有化”,让政府背上的沉重债务无法通过发展来消化。因为过度的私有化,美国政府在其国内实际上处于无所作为的尴尬局面,只能在世界上制造冲突以显示其存在感。目前特朗普的一通操作也没有抓住根本,跟当年的崇祯皇帝一样。

面对事实上的市场经济危机,我们经常听到的声音是对民营经济贡献的鼓吹,是对公有经济私有化的鼓吹。这些人的逻辑,就是市场经济就是私有经济,将公有经济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


实际上我以前就提出了疑问:民营经济的巨大贡献,是不是弱化公有经济发展导致的?

私有制是历史传统。中国在社会主义改造之前,就是私有制经济的天下。私有制真的就利国利民吗?其实我也回答不了。但我相信,当前美国的改革,可能回答这个问题。至少,从目前揭露出来的美国政府各机构的乱象来看,高度私有化的美国,没有鼓吹中的美国美好。美国贪污腐败比中国严重多了,中国至少还没有360岁老人领养老金丑陋事实存在吧?

公有制其实也是历史传统。盐铁专营就是公有制。其实明朝的灭亡也是历史教训。国家维持东北防线没钱,因为国家财政枯竭。而世家士大夫豪强有钱。货币的价值在其流动性上,但是货币作为财富向世家财团豪强集中,就会大量退出流通,丧失货币的商品交易的媒介作用,经济也是会崩溃的。以白银作为基本货币的明朝,其崩溃也有白银财政的原因。

从多数人和多数家庭无力消费、少数人和少数家庭国外消费的实际来看,靠发展私营经济,并不能提高大众的消费能力,只能提高少数人和少数家庭掌控财富的能力。私有化只能有利于少数人和少数家庭,社会化才有益于大众。

从笔者的工作经历,对民营经济的发展以及民营经济遇到的问题深有感触。民营经济一直就沐浴着政策红利的春风,很多民营经济一直就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有些民营企业垮掉了,恐怕不能归结于国家不支持,而应该是自己违背了市场经济规律而穷途末路。

也许,大众也应该认识到大力发展公有经济也是提振消费的出路之一。公有经济的问题我已经论述很多了。我认为公有经济的问题,是放弃“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产生的,是实行私有经济的管理模式管理公有经济导致的,是违背公有经济的人民性和违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使命导致的。在涨工资、增岗位、促就业、强产业、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利等方面,公有经济应该发挥主体作用。

黄饮冰2025年3月24日(图片是网络推送的视频的截图)



If you have any requirements, please contact webmaster。(如果有什么要求,请联系站长)




QQ:154298438
QQ:417480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