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homepage(回首页)
Upload pictures (上传图片)
Write articles (发文字帖)

The author:(作者)aaa
published in(发表于) 2014/8/21 8:16:06
北京援藏医生完成首例剖宫产手术 藏民赞雅古都-剖宫产

北京援藏医生完成首例剖宫产手术 藏民赞雅古都|剖宫产|高危产妇_新闻资讯

  今年是北京对口援建拉萨20周年。20年来,北京共派出七批560名援藏干部前往拉萨,帮助拉萨人民建设家园,为西藏的现代化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北京青年报聚焦援藏干部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援藏妇产科医生,他们给西藏的妇产科事业带来了革命。


  西藏自治区卫生厅通报,截至2013年年底,西藏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率由2012年的176.12/10万和24.84‰,下降到154.51/10万和19.97‰。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率均创下历史新低。成就的背后是西藏基层医疗卫生条件的不断改善。


  北青报记者在拉萨多家县级医院采访中了解到,医院医疗卫生条件的每一点变化,背后都能看到援藏医生们的影子。


  尼木县的首例剖宫产手术


  尼木县,位于拉萨市西南140公里,是拉萨地区文化经济相对落后的县。李敏是北京上地医院妇产科的一名医生。北京第七批援藏干部中有六人被派到了尼木县,其中医生占三人,只有李敏是妇产科医生。


  在李敏一行到来之前,由于县里没有血库,也没有过硬的儿科医生,软硬件都欠缺,县医院还从来没有做过一例剖宫产手术。


  当北京来的援藏医生们决定改变这个现状时,他们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陈旧的医疗器械,过期的护理用品,让李敏非常头疼。哪些东西能用,哪些东西要添,他们一一列在单子上。“我们从医院里找到了一袋包布,原以为能用,结果一看生产日期,上面写着1976年,我们当时就傻眼了。”


  他们从拉萨和北京,托朋友、同事购买没有的器械,几乎是从零开始,装备了一个手术产房。


  2013年11月25日,高原上的冬天格外寒冷,尼木县医院来了一位33岁的藏族产妇。她的预产期已过,但她腹中的孩子迟迟未能降生。经检查,这名产妇血压特别高,高压数值达到了180,尿蛋白两个加号,属高危产妇。


  “用药两天以后血压下降仍不明显,若继续待产风险很大。我们就建议她做剖宫产手术,”李敏说,当时他们也在犹豫,是转到拉萨去做呢,还是就在尼木县医院做。毕竟在尼木还没有过剖宫产的先例。考虑这个病人尽管血压高,但身体情况和精神状态都比较好,肚子里的孩子也不是太大。最终,医疗队决定在县医院做第一例剖宫产手术。


  一名藏族的麻醉师去说服家属,但家属一听是县里的第一例手术,也紧张了起来,刚开始不同意在手术单上签字。


  李敏只好亲自出马。她不懂藏语,但她突然发现产妇的脖子上挂着一个佛像,她就对着佛像做了一个手势,笑着说:“它能保佑你。”


  李敏感觉到病人一下就放松了。“她可能觉得这个大夫怎么用这种方式跟她沟通啊!”


  李敏对病人的家属说,你们再考虑考虑。我们不强求,尽管我们手术准备都做好了,但是,如果你们要求去拉萨做手术,我们也有专车送。


  “家属当时的答复是再考虑考虑,但过了不到10分钟,家长就过来说,‘我们签字吧。’”


  整个手术的过程非常顺利,但藏族的麻醉师和护士都非常紧张,这是他们第一次上手术台。


  当天,同是北京援藏干部的尼木县县委书记、县长都守候在手术室的门外。这是当天整个尼木县最大的一件事。


  尼木县人民医院的副院长谭申权至今记得手术成功后整个医院的喜悦,他们给孩子取了个名字叫卓玛(汉语是仙女的意思)。


  建立高危产妇名单网络


  李红霞来自北京的展览路医院,她也是北京第七批援藏干部中的一名妇产科大夫。


  援藏以来,有个情况很让人头疼:这里的孕妇从来不到医院做产前检查。


  由于多年养成的习惯,很多藏民对生小孩抱着“自然主义”的态度,再加上她们居住的地点距离县城都比较远,交通往返不便,她们一般都选择在家里生小孩。


  “在北京,你要想生小孩,一般都会提前做个孕前检查;怀孕之后还要定期做孕检。在拉萨,做这些检查国家都给补助,藏民不用花钱,但是没人来。”李红霞说。


  没有孕检的习惯,快要生小孩的时候,就会面临一个巨大的麻烦。


  “很多病人说不清自己‘末次月经’的时间,不知道末次月经,就算不出具体的预产期。这里技术条件不像在北京,B超、化验结合起来,肯定能算出来。”


  有好几次,有大肚子的藏族妇女来到医院,说自己肚子疼快要生小孩了,结果住了两个月,孩子还是没有生。


  孕妇不来医院产检,援藏妇产科医生就自己下乡去。“除了给孕妇做产前检查,也给她们讲一些优生优育的常识。”李红霞介绍,她们每次下乡,时间往往一两个月、甚至更长。


  李红霞介绍,通过产前检查,像臀位、妊高症等常见的情况在孕期就给它控制住了。不会让它发展成横位生不出来。“对一些重点病人,我们就通知乡医和村医,这个产妇高血压,你们要关注她的血压情况,一旦有问题赶紧给我们送来。”


  为了更大范围地普及这些常识,北京援藏的医生在堆龙德庆县组织带领全县所有的乡医一起培训。“我们甚至把救护车司机也纳入了进来。”


  培训的内容也不仅仅是接生。“夜里来了病人,在家生小孩胎盘没出来,送到医院的时候已经大出血,怎么抢救大人?或者孩子出来之后就窒息不会哭,怎么抢救?这些都是培训的内容。”


  在援藏妇产科医生的带领下,堆龙德庆县医院首次开展了胎心监护在产科中的应用,首次建立了高危妊娠管理并登记在册,并由专人负责。拉萨妇保院尼玛顿珠院长对堆龙、尼木县医院说:“最近,从你们县医院转到我们院的病人越来越少了。”


  就连医院的救护车司机每次看见北京援藏医生都特别高兴,说:“自从你们来到医院,我晚上出车少多了。”


  而援藏医生每一次下乡,都能看到有藏族老百姓竖着大拇指对他们喊:“雅古都(藏语:很棒)”。他们离开的时候,老百姓都会纷纷过来跟他们说:“吐其吉(藏语:谢谢)”。


  “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北京援藏医生除开展正常诊疗工作外,还要给医院的门诊业务提供指导,通过“带徒弟”等方式提高了医院门诊的业务技术水平,以达到技术援藏的效果。


  西藏本地的医生往往理论知识相对薄弱,不能熟练操作先进仪器。每位北京援藏医生都会收几个本地医生作为徒弟,为其传授自身经验及教授先进医疗设备的使用方法。


  次旦拉姆是李红霞的藏族徒弟。次旦拉姆说,李红霞就像是她的母亲,手把手地教她,一遍又一遍地讲解。“老师特别认真,讲解的时候不放过一个细节。”她每次书写的病例,李红霞都仔细检查,遇到问题及时讲解。李红霞还联系北京的医院,把标准的模板借来让大家学习。


  “老师经常鼓励、带领我多上手术台,”次旦拉姆表示,她目前对妇科常规手术都已经掌握,能处理产程中的异常情况。目前科里的学习风气浓厚,同事之间就一个诊断的书写或手术方式经常展开讨论。每天就遇到的新问题展开学习,形成了有效的传帮带机制,县医院妇产科的工作有了突破性进展。如今科室里的每位医护人员都已经熟练掌握了各种抢救知识,县医院也培养出了能独立操作剖宫产手术的本地医生。


  截至今年8月份,李敏已经在尼木县人民医院做了63例剖宫产手术。李敏带出了两名助手,还有一个护士团队。除剖宫产外,当地医生已经能独立完成绝育等小手术。一个产科的手术团队初现雏形。


  8月8日,第七批援藏医生结束了一年的援藏工作,回到了北京。一批又一批的援藏医生,为高原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本版文/本报记者 朱开云


  实习记者 宋奇


  供图/北京援藏指挥部


2014年08月21日04:24
北京青年报


If you have any requirements, please contact webmaster。(如果有什么要求,请联系站长)





QQ:154298438
QQ:417480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