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homepage(回首页)
Upload pictures (上传图片)
Write articles (发文字帖)

The author:(作者)aaa
published in(发表于) 2014/11/28 9:07:33
国家发改委学者肖金成-体制障碍令进城农民难留下

国家发改委学者肖金成:体制障碍令进城农民难留下|城镇化_新闻资讯

  ●体制障碍造成农民工的报酬不足以让全家在城市落户,教育、福利、住房等等都是问题。


  ●城镇规划和建设要尽可能少征地。


  ●农民进城了,宅基地就可以考虑恢复成农田。坚决禁止城里人到农村买房。


  ●农村贫困归根到底还是城镇化水平不高,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太多,解决贫困问题的根本措施是推进城镇化。


  ●农村有三大根本问题——农村社会部落化、农业副业化和农民兼业化,都不是城镇化自身能解决的。


  □南方农村报记者 陈立新


  城镇化是农村综合改革与发展的关键词之一。第十届中国农村发展论坛嘉宾、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指出,城镇化要让来自农村的青年能在城市立足。肖金成认为,中国的城镇化具备充足的物质基础和工作岗位,农民也有留在城里的强烈愿望,城镇化的主要阻碍是体制障碍,而唯有推进城镇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


  体制障碍令进城农民难留下


  南方农村报(以下简称“南农”):现在从农村出来打工的青年,与父辈不一样,普遍不愿意回农村,也回不去,但他们要在城市立足比较困难,城镇化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肖金成:回不回农村,这对1980年代第一批来城里打工的人来说不是问题。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没想过要留下,来城市打工就是为了挣更多的钱改善一家人的生活。当年的第一批农民工如今多已返乡。


  但是对于二代农民工(指在城市长大和接受教育的农民工子女)和新生代农民工(在农村长大和接受教育的新一代农民工)来说,他们是一定要留下的。二代农民工在城市长大,压根就没回去过,当然想要继续留在城里;新生代农民工虽然生在农村,但是基本没有农业生产技能,也不想被捆绑在土地上,进城后就没打算回去。


  新一代农民工的权利意识更强。如果说第一代农民工追求的是“比农民强”,那么新一代农民工追求的则是“不比城里人差”。所以现在的问题不是要不要进城农民再回农村,而是如何让他们留下来。城镇化就是要让农民“进得来、留得住、活得好”,并不只是城市建设。


  南农:工业化提供劳动岗位,他们自己也有留下来的愿望,但为什么还是留不下来呢?


  肖金成:体制的障碍,有经济体制,也有行政体制。体制障碍造成农民工的报酬不足以让全家在城市落户,教育、福利、住房等都是问题。


  南农:户籍制度有没有阻碍城镇化的推进?


  肖金成:我觉得现在户籍制度已经不再是城镇化的障碍了,基本上只要你能买房,就能在城里落户。现在问题变成了如何让更多农民更容易地留在城里。


  过去实行户籍制度,主要考虑农业现代化水平和机械化水平不高,农业生产主要靠劳动力,农业劳动力涌入城市会损害农业生产。现在看来,这么多青壮年进城务工,老人妇女在家种地,对农业产量似乎也没有太大影响,这主要是由于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水平的提高。


  南农:我们推进城镇化,要让农民在城市留下,让留守儿童、留守妇女都进城。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进城是不是比青壮年农民更难?


  肖金成:主要问题是城市要给妇女工作岗位,给儿童提供教育,让家庭买得起房,还要能


  享受平等的社会福利。这些都需要政府积极创造条件。相比青壮年入城打工,全家落户的确是更大的挑战。


  城镇化要少征地保耕地


  南农:农民都进城了,谁来种地又会成为新的问题。


  肖金成:比较理想的状态是农民进城,知识、资本和科技下乡,让更少的人耕作更多的土地,这就要求土地必须要规模化经营。


  南农:您之前提过,在城镇化过程中保护耕地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肖金成:首先,城镇规划和建设要集约化,要尽可能少征地。征地少了,就有更多耕地留下来。比如说,现在中国城市每平方公里也就承载七八千人,除北京上海外很少超过一万人。香港是多少?两万!


  其次,要减少农村建设用地。农民进城了,宅基地就可以考虑恢复成农田。比如重庆现在实行的“地票”制度,拍卖“耕地占用权”,通过市场化的途径,实现占补平衡、增减挂钩,就是一种宅基地、耕地、建设用地三者有效转换的尝试。现在农村建设用地五倍于城市建设用地,是很浪费的。所以,要坚决禁止城里人到农村买房。


  城镇化是为了谁?为了大多数人。我们是农民占主体的发展中国家,有那么繁重的城镇化任务,没有条件在城市建设中豪华奢侈。城镇应该“经济适用”,不能太奢华,不能只满足少数人对城市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要求。


  推进城镇化是脱贫根本措施


  南农:您认为城镇化才是扶贫的良方。


  肖金成:现在通行的扶贫模式只看到了贫困的现象,没有看到贫困的根源。帮农民修路、盖房子,给农民捐款捐衣服,这都不是扶贫。很多扶贫过后的村子,农民住着新衣服住着新房子,照样贫困。


  贫困的根本原因主要由两种。一是自然环境恶劣,农业生产力低下,又没有工商业。这样的村子最应该鼓励农民进城。


  还有一种情况,是农民没有参与市场分工,农产品没有市场,农民个人创造的价值得不到社会的认可。比如,一个村子番薯丰收了,却只能卖几毛钱一斤,种得越多亏得越多。这是因为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太多了,应该让农民进城。假设总人口600万,原来500万农业人口供给100万城镇人口,农产品价格自然上不去,再怎么扶贫也没用;城镇化后,100万农业人口供应500万城镇人口,农产品自然涨价,农民也就增收了。


  所以说,农村贫困归根到底还是城镇化水平不高,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太多,解决贫困问题的根本措施是推进城镇化。


  现行的扶贫模式,还是把农村当做封建社会那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扶贫是为了改善农民的生活,让农民继续留在农村,而没有意识到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城乡一体化,农村也在参与社会分工,也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扶贫的思路应该改变。


  南农:如此看来,城镇化似乎是解决农村问题的良方,有没有城镇化不能解决的问题?


  肖金成:当然有,城镇化的确至关重要,但也不是对一切问题药到病除。现在农村有三大根本问题——农村社会部落化、农业副业化和农民兼业化,都不是城镇化自身能解决的。要实现农村社会社区化、农业规模化和农民专业化,还要打破集体土地所有制的束缚,因为集体经济是这三大问题的经济根源。这将会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城镇化只是其中之一。


  农村就地城镇化外人融不入


  南农:现在珠三角一些农村基本和城市一样,经济好,村民福利好,不再从事农业,这是一种城镇化吗?


  肖金成:城镇化的根本定义,就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转而从事二三产业,从这一点来说,这种现象是城镇化。但是这种农村就地城镇化的一个根本问题是外来人口融入的问题,即我


  说的农村社会部落化。部落是封闭的,外来户永远是外来户,永远融不进去,不像真正的城市,农民来了就可以融入。


  南农:为了应对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珠三角城市想了很多办法,但都没有打破您所说的这种部落。


  肖金成:这是必须要打破的,必须实现农村社会从部落化到社区化的嬗变,否则这种城镇化就是畸形的,因为缺乏融入机制。




南方农村报


If you have any requirements, please contact webmaster。(如果有什么要求,请联系站长)





QQ:154298438
QQ:417480759